构建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重庆理工大学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

2023-06-04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作为人才的汇聚地与培养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肩负着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职责。

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康骞为院长刘星颁发聘书

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加盟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争当表率、争做示范,学校党委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首要位置,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紧密结合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持续打造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并取得丰硕成果。现拥有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优秀人才300余人,其中,国家杰青、人文社科类国家级人才、“青”字号国家级人才以及全国模范教师实现了历史性重大突破。

  作为一所传统工科优势高校,重庆理工大学如何在新工科、以及一流本科建设中,构建人才“引、育、用、留”链条体系?5月23日,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理工大学,来自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实地进行了探访。

2022年百万英才兴重庆“博士渝行周”走进高校签约仪式在重庆理工大学举行

  坚持党管人才

  为“高层次的人才”发展服好务

  学校党委在《关于“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建校百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到建校100周年即2040年,把重庆理工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需要更多“大师”成就、更多高层次的人才作为支撑。

  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康骞表示,要强化“科学人才观”,树立人才队伍建设正确导向;要强化“全员人才观”,汇聚人才工作磅礴力量;要强化“全过程人才观”,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其中,对于强化“科学人才观”,实施士继英才培育计划,揭榜挂帅,赛马比拼,以目标为导向,任务为驱动,构建重庆理工大学人才梯度,绘制士继英才人才图谱,制定人才成长路径,为申报国家、省部级人才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对于强化“全员人才观”,在“人才二十条”的第四条中,学校精准施策,设立专项奖励,用以表彰在学校人才引育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激励教学科研队伍、干部职员队伍、辅导员队伍等共同形成学校事业发展合力。对于强化“全过程人才观”,在“人才20条”的16条、19条中,学校提出党政领导干部要联系关心人才,当好后勤部长。一是校领导“一对一”服务联系高层次人才,让每一位高层次人才都成为一个“人才特区”;二是实行校、院、系、职能部门“多对一”关心青年博士,全方位、全覆盖、立体式帮扶青年博士。

重庆理工大学2022年“五四”青年节青年人才代表座谈会

重庆理工大学于镤老师获得重庆市第十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本科组特等奖(组内第一名)

  人才引进“再发力”

  营造引进、重用、成就人才浓厚氛围

  以学科建设为引领,重庆理工大学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营造引进人才、重用人才、成就人才的浓厚氛围。

  实施学科对接产业计划,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目标为牵引,以信任为基础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制度,淡化人才以往的论文、奖励、职称、称号等,不拘一格广纳四海英才。配套打出特殊学科特殊政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等吸引人才的组合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体系。

  依托重庆市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工作站和海智工作站,重庆理工大学为一批高层次拔尖人才量身打造事业发展平台。学校关注科技创新人才主力军,瞄准汽车、装备、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前沿人才,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团队,近年来已先后吸引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郭孔辉、胡正寰、张玉利、刘星等一批学科领军人才加盟,还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引进高水平青年博士300多名。

重庆理工大学召开党委人才工作会

  大力扶持青年人才

  支持青年教师“挑大梁”“当主角”

  在引进“高精尖”人才的同时,重庆理工大学始终把青年教师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不遗余力支持青年教师“挑大梁”“当主角”。

  实施青蓝结对传帮带计划,安排青年教师加入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确保青年人才“人人有团队”,为青年教师配备“教学”和“科研”双导师,帮助其凝练研究方向,练好基本功,抱团取暖。同时还支持青年人才自主组建团队,鼓励组建跨学科、跨单位的学科交叉团队以及产教融合团队,对实施效果优秀的团队,给予奖励。

  开通青年教师立项绿色通道,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项目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拿出不低于40%的比例,定向支持青年人才。在对外推荐教学、科研类项目及人才计划项目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青年人才。支持青年教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支持青年教师到地方政府、企业顶岗锻炼,给予专项补贴,引导青年人才走进工厂、走进产业园、走进企业,开拓其专业视野、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重庆理工大学中青年干部能力提升研修班、系主任创新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联合开班

  架设“人才成长桥”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培养体系

  重视人才的成长和发展,重庆理工大学通过实施“金字塔式”培优资助计划,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发展体系,造就了一批批教学科研梯队人才。

  立足人才成长规律,重庆理工大学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岗位类别的人才,建立了国家级、市级、校级、院级四位一体的培训体系。采取“集中与分散”“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助教培训工程、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海外进修培训工程等。每年选派不低于20%的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实现全体教师在一个周期之内实现100%的轮训,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通过某种方式实现知识更新,紧跟学术前沿,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能力。设立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鼓励教师到国际学术组织、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内学会、协会、研究会等担任学术职务。

  优化整合人才培育计划,健全人才培养支持体系,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具有较大培养潜力的人才中,择优遴选,并培养造就一批批教学科研梯队人才。对入选人才,设立“专家工作室”,采取一人一策、目标导向、结果考核的方式,通过重点帮扶,精准培育,帮助各类人才尽快入选国家和重庆市重点人才项目。

  2020年,重庆理工大学实现人文社科类国家级人才和“青”字号国家级人才零的突破;2021年,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刘小康成为该校首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是重庆地区除重庆大学外,当年唯一拥有杰青项目的高校。据统计,重庆理工大学已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重庆市两江学者、重庆英才、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近300人次。

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先进试验检测技术与装备教师团队

  设好“后勤部”

  积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为构建良好的人才生态,重庆理工大学不断探索、完善激励政策,主动适应人才对考核评价和服务需求结构的转变,持续深化考核评价改革,持续升级人才服务举措,做到让人才“生活更舒心、工作更顺心、发展更安心”。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尊重人才个性发展,实行人才多元考核。对新进博士、57岁以上老教师等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岗位类别的教师,建立各有侧重、与岗位职责匹配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对取得重要业绩、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免考核。同时还探索建立了教职工的“全口径”业绩登记制度及团队考核制度等。

  协同提升人才管理服务效能。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建立完善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上下协同、互相联动、共同发力、协同推进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建立校领导、处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人才的工作制度,当好人才的“后勤部长”,及时协调解决人才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人才更好更快发展。在学院设置科研财务助理岗,协助教师管理经费,处理科研财务中的事务性工作,将教师从繁琐的财务事务中解放出来,全心全意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产出更多的成果。

  康骞表示,面向未来,重庆理工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探索高校引才用才新路径,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建成一支符合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阶段性要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人才队伍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村村】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