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一个半月后的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作了题为《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作了初步的系统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对新时代十年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2月25至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与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三亚学院合作,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了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5”重要讲话发表10周年学术研讨会。
主席台
开幕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朱佳木作了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奠基之作》的主旨报告。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武力主持了开幕式,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李正华和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秦武军分别致辞,三亚学院党委书记朱双平致欢迎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三亚学院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朱佳木在报告中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论述我们党十年前所面对的形势时指出:那时,一方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另一方面,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如有人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一些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发生动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屡禁不止,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不足,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时出现,党内和社会上不少人对党和国家前途忧心忡忡。习近平总书记的“1·5”讲话,正是面对这个大背景作出的。讲话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战略性举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校正了前进方向,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新时代许多重大观点和大政方针的发端和源头,堪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开篇之作,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奠基之作。
朱佳木在报告中结合新时代十年来的巨大变化,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本质都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煽动推翻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要不断深化认识”“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必须做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合作与斗争的各方面准备”“必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等八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1·5”讲话的学习体会。他指出,我们今天重温“1·5”讲话,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认识新时代十年成就的来之不易,更加深刻地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谛,把握好它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会议在一天半时间里,采取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的形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1·5”讲话与中国式现代化、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1·5”讲话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不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且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要把“1·5”讲话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其他论著结合起来学习、研究、宣传,使讲话在党的重大战略谋划、重大政策制定、重大任务部署、重大工作推进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切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理论创新,不断用新中国史的创新研究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会议现场
在闭幕会上,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宋月红作了座谈会的学术总结;朱佳木会长就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贺信精神,进一步提高新中国史的研究水平、创新宣传方式、加强教育引导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