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7日至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在成都大邑雾山“三线记忆展览馆”举行了第二届代表会议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三线精神研讨会”。会议经过反复酝酿,产生了新的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领导。会长为武力,副会长(按姓氏笔画)有:艾新全、孙星、李大开、吴大华、陈东林、杨巨浪、郑有贵、温尧忱。
武力在会上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2014—2019年工作总结报告》。他指出:五年来,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要方针政策指引下,在上级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个部门和各级地方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各方面的许多成绩。
一、研究会积极宣传、研究三线建设“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爱国奋斗精神,取得了可喜的重要成就。
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几十年一直没有对三线建设精神进行系统、明确的总结和确认。2015年3月,研究会在攀枝花市纪念三线建设决策50周年及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开馆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了三线精神的十六个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此后,2016年7月,研究会与六盘水政府联合主办了“三线建设的文化价值与改革发展”研讨会;2018年3月研究会与攀枝花市政府共同召开了“三线建设与新时代有中国特色会主义文化研讨会”。
经过几年的宣传、研究,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2月视察四川对三线建设作出重要评价之后,三线精神的宣传取得了新的突破和升华。2018年6月,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印发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要求“保护利用‘三线建设’‘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项目遗迹,挖掘有关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抓住这些重大契机,8月,研究会和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三线精神的新时代内涵和实践意义”座谈会。中央有关理论部门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提出,总结提炼并推动三线精神上升为民族精神,是总结过去、继承精神遗产的需要,也是凝聚三线地区人心、推动改革发展的动力。
2018年10月,中宣部组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由当代中国研究所代表)的有关同志,深入地方调查之后,提出了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的主题宣传方案。三线精神的十六字被确认列入。此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开始了对三线精神的广泛宣传和报道。
这是中央对三线建设历史和三线精神的重要肯定,也包含着研究会的积极努力,是研究会成立以来最重要的成绩之一。
二、研究会组织和协助制作、出版了多种影视、图书、杂志,对宣传三线建设历史和三线精神,起到了填补空白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由研究会王春才等人担任总顾问,刘洪浩等编导、摄制的十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大三线》。2017年9月国庆节前夕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放以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是研究会从上至下团结协作、群策群力的共同成果,是三线精神的再现。
另一个重要成就,是在图书出版方面,由研究会组成倪同正、余朝林、张鸿春、吴学辉等的编委会,克服没有资金没有专业人员的困难,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在四川人民出版社的支持下,编辑出版了《三线风云——中国三线建设文选》1—4辑,为全社会了解三线历史,弘扬三线精神提供了一套品牌文集。
此外,研究会还创办了《中国三线建设网》,于2016年6月开网,向全国推介宣传、研究三线精神、三线建设历史。研究会与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2018年共同创办了《三线春秋》杂志(内刊),这是反映三线精神和历史的第一家专业杂志。研究会还创办了《三线企业史丛书》,2018年3月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第一种《浦沅情》。
三、研究会积极参与和协助国家和地方对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批准建立多个研究基地,起到了促进作用。
首先是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建立。这是第一家中国字头的三线建设博物馆,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文命名,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宋平题写馆名,是宣传三线建设历史、弘扬三线精神的一个最重要阵地,研究会同志在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样,在六盘水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六枝记忆博物馆、大邑三线记忆展览馆等的建设和布展中,研究会也做出了贡献。
研究会成立后,2015年与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遵义市政府联合主办中国三线建设遗产价值与品牌建设研讨会,在全国揭开了三线遗产保护利用的序幕。此后,研究会先后批准了六盘水、攀枝花、遵义、大邑雾山、德阳、成都十陵六个研究基地。其中,“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成为国家旅游局、教育部批准的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园区和红色旅游基地,为三线遗产保护利用作出了一个全国性样板;大邑雾山“三线记忆展览馆”成为成都市党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6年至2019年,由本会顾问、国务院参事徐嵩龄、蒋明麟等率领的国务院参事室三线遗产调研组,邀请王春才、陈东林、罗东明为特约专家,对四川、重庆、贵州、陕西、河南、湖北、甘肃、山东、江西等省市进行了9次调研,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保护利用三线遗产的建议报告。2018年10月,研究会派出王春才等人组成专家组赴四川德阳、成都大邑、成都十陵、绵阳江油涡轮研究院基地等调研三线精神和物质遗产状况,提出了重要意见。
武力最后指出:五年时间不算长,回顾过去,我们可以自豪地指出,三线建设研究会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是欣欣向荣的。当然,研究会五年来,也存在着一些需要继续努力的方面。比如:对西北三线地区的组织建设,注重不够;对三线建设的学术研究,某些方面还比较薄弱。我们期待着下一个五年,能有新的进展和突破。
原全军三线人员办公室主任温尧忱主持开幕式。在大会上发言的嘉宾有:原国家计委三线办公室主任王春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大华,国防科工局文化总监罗东明,成都市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张诚,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刘伯英等。成都心苑林业集团董事长、会议承办方周健报告了《传承三线精神,建设美丽乡村——中科院光电所(6569)遗址开发利用实践》。
研究会各部门负责人,主要研究基地、典型单位和行业代表,在大会发言中汇报了五年来的成就和今后发展计划。在“三线精神”和“三线遗产”两个主题小组讨论中,代表们热烈地讨论了“三线精神”的内涵和当前弘扬的意义,三线遗产的保护利用模式和当前遇到的问题。清华大学教授刘伯英、国防科工局文化总监罗东明分别介绍了工业建筑遗产、军工遗产在保护利用方面的现状和政策,认为在当前,三线遗产是比近现代和东部地区工业遗产更需要下功夫的、有巨大潜力和鲜明特点的精神、物质财富。
研究会名誉会长、原国家计委三线办公室主任王春才在会上做了饱含激情的讲话。他说,三线建设是我国规模和时间跨度空前的经济建设战略,但是过去由于保密和历史条件局限,几百万三线人都是无名英雄。十年前,很少有人知道三线建设是怎么一回事。现在,三线建设几乎家喻户晓,这是新时代的需要,共和国终究不会忘记那些贡献者。我今年85岁了,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继续为宣传、研究三线精神而努力。
陈东林在会上做了换届和总结报告。他说,我们这次会议完成了两个重要任务。第一个是组织建设,顺利形成了新的研究会领导和骨干力量。和第一届理事会相比,第二届由专家学者、干部、企业家、企业职工组成,可谓“群英荟萃”。都是作出了卓越成绩的先进分子,基础广泛,理事人数翻番,理事会年轻化,代表了当前三线建设研究、宣传的最强力量。第二个是形成了对三线精神和遗产保护利用的共识,涌现了一大批宣传、研究三线精神和理事的成果,可谓“百花齐放”。对三线建设的评价,从过去的有严重分歧,到现在凝聚成三线精神,被中央和社会肯定,这是一个重大进步。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当前,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对于研究会来说,初心就是三线建设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使命就是建设三线地区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他特别谈到,在遗产保护利用方面,任重而道远。比如,收集研究资料和采访口述史中,对三线科学技术史的勇于创新,功夫下得还不够。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个原子弹、氢弹、军用核反应堆、高能物理加速器、远程导弹、第二代歼击机、核潜艇、核电站、远程火箭炮等等都诞生于三线建设时期,大部分研制基地和试验场都在三线地区,这是我国高新技术创新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起点。就拿四川来说,成昆铁路修建中创造了几十项世界先进技术,是今天中国被誉为“路桥狂魔”的基础;攀枝花钢铁基地的钒钛冶炼技术当时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绵阳的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平台和风洞试验基地,都是亚洲第一。今后,要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宣传上深入努力。
会议期间,还播放了重庆电视台新摄制的反映三线建设时期军工技术发展的电视片《藏锋》第三集、反映修建成昆铁路艰难历程的故事片《铁血》片花。来自全国130多位三线建设研究、宣传工作者和职工代表出席了会议。
次日,四川电视台对会议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报道。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