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构建基础研究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应当以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主线,建立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能力、构建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形成重大任务牵引、基础平台支撑、领军人才带动的基础研究支持体系,着力打造我国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和前沿技术突破新优势,引导基础研究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提供“硬支撑”。
构建以政府引导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基础研究投入体系。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着力优化研发结构。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融通发展。加快推进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同资助、共同设定重大基础研究任务的新型机制体制。激发企业基础研究积极性,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落实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探索与企业联合资助基础研究的有效机制。
加强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能力。提高基础研究国际化水平,鼓励国内学者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起国际联合研究项目。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基础研究头雁作用,引育基础研究类新型研发机构,形成包括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中心、应用型基础研究中心、科技领军企业在内的基础研究骨干网络。多举措保障各方利益,建立基础研究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衔接联动机制,加快构筑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全面塑造基础研究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高品质生态。
建立高层次基础研究队伍。分类制定科研人才引培政策,着力引进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组织跨学科、跨领域、大协同攻关。精准培育青年拔尖队伍,支持中青年人才自主选择研究方向,择优遴选、滚动支持省杰青优秀项目,对青年项目采取长周期连续支持策略。构建精准化、多元化、差异化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赋予大学、科研机构等更大的科研自主权,设立卓越人才特区,破除在职称、项目等评审中的机制体制障碍并避免“唯指标”的倾向。完善多元化服务保障机制,持续优化人才激励和服务机制,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构建风险免责制度与共担机制。
(作者系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