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助力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

2024-12-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资源型城市作为经济增长的传统引擎,正面临资源枯竭与市场变迁的双重挑战。具体而言,衰退型城市资源枯竭导致经济衰退与社会问题频发,显现“资源诅咒”现象;成熟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固化与环境负债累积,产业转型压力凸显;成长型城市资源依赖加深,生态压力增大,需警惕“资源诅咒”的早期迹象;再生型城市资源压力较小,但仍需兼顾生态环境修复与新兴产业培育。为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韧性,推动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应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助力资源型城市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在积极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资源型城市应深刻把握现代产业体系内涵,强化创新驱动,保持动态眼光规划战略路径,以确保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实现产业链现代化、产业间协同融合性发展。

  一是因地制宜,明确转型方向与目标。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应根据城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制定转型规划,明确转型重点领域与优先发展产业。衰退型城市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定向划拨资金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成熟型城市可从加大技术转让,最大限度实现有限资源的绿色高效利用,引导企业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循环利用,形成闭环经济体系。成长型和再生型资源城市应具备长远目标,在继续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需兼顾生态与社会效应,也需吸取衰退型城市经验教训,利用资源优势优先布局产业多元化发展。

  二是创新驱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资源型城市应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如引入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等,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例如,煤炭资源型城市可以发展煤化工、煤电联营等产业链延伸项目。当地政府应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适当进行定向研发补贴,提升城市创新能力,通过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实现产业优质升级。

  三是积极引导,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资源型城市新兴产业的培养,可结合城市特色与优势,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精细化工、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例如可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资金补助、人才引进等支持措施,吸引企业和人才入驻;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如科技园区、孵化器等,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四是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在引进人才过程中,资源型城市应制定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如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保障、个人所得税减免等,以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技术创新人才;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吸引高层次人才参与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在定向培养技术创新人才过程中,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通过设立创新奖励、股权激励等措施,激发技术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具备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另外,为留住人才,建议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服务机构,为技术创新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五是重视环境,推动绿色发展与生态修复。资源型城市需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实施节能减排措施等方式,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程度。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如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等。另外,资源型城市应加强对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力度。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生态保护区等方式,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六是深化改革,引导区域间合作。资源型城市应深化制度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可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方式,降低企业成本和市场准入门槛。同时,资源型城市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作者分别系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