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安全风险防范应对策略

2024-12-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球战略性产业之一和经济竞争的焦点。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和国际形势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加剧了欧美国家对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演变与标准制定权竞争的担忧。为维护自身科技和经济地位,欧美国家便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手段,试图削弱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方面的领先优势。简要言之,欧美国家从技术、经贸、组织与规则多个层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限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面临技术封锁风险、贸易壁垒风险、系统性风险和市场偏转风险;相关风险主要通过供给冲击、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三条传导路径作用于产业链。综上,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安全正面临严峻的形势和巨大的潜在风险,亟需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应对。

  一要供应渠道多元化。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如电池、电机、电控等,对锂、钴、镍、稀土金属等金属原材料依赖性较高,因此,建立稳定、多元化的供应链伙伴关系对于确保生产稳定性、降低成本、应对市场环境变化至关重要。中国企业应积极寻求并建立与全球多个原材料供应商的合作关系,通过采购渠道多元化降低对欧美等特定地区或国家的依赖,增强整个产业链对单一来源原料供应的风险抵御能力,提高供应链稳定性。即使与某个供应商的合作出现摩擦或面临问题,其他供应商仍然可以提供所需原料,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从而保证生产线的持续运作,减缓外部因素冲击。

  二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层面,为降低对国外进口技术依赖,企业应加大对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获取保障产业链安全的可控主动权。政府层面,一方面,应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制定创新补贴等激励政策的同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和有关技术团队增加研发投入,形成更为完善稳定的自主创新链。对于那些致力于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或科研机构,政府可以根据其在原始创新、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表现,适当扩大持续性的政府财政资金和高强度的直接专项投入,或给予补贴或税收减免等;同时加强监管和审计,防止新兴领域骗补现象再次出现。另一方面,要推动构建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为主的产学研科研力量体系,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专项攻关,统筹多方力量补齐短板,增强产业链的风险抵御能力。

  三要抢占标准话语权。国内层面,政府应出台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加强对中游整车制造企业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行为予以严惩,引导整个行业建立健全产业标准体系。行业需明确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以及生产规范,提高整个中游产业的整车制造水平,减少因技术差异性带来的风险,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企业应自觉严格遵守标准规范,保障产品质量和用户权益。国际层面,中国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应发挥其在标准规则制定中的关键性作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争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政府可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推动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环境测试标准等行业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维护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同时,应认识到绿色贸易壁垒的两面性,加强对已有国际标准的研究和学习,及时了解并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和标准要求,提高中国产品绿色标准和国际竞争力,确保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能够满足国际市场的标准要求。此外,部分政策需要运用国际规则进行矫正,中国可以联合发展势头良好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推动国际规则朝更公平、透明和有效的方向发展,完善国际规则,优化国际治理。

  四要强化产业链协同。产业链中游作为整条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上接供应端,下接需求端,是产业链循环畅通的关键。一方面,可以利用先进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创新技术,加快中游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新能源汽车上游、下游产业链各企业的有效对接。建立和实施产业链可视化系统与智能产业链管理系统,完善产业链信息透明化和协调机制,便于中游企业传递上游、下游信息,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加以应对,以减轻潜在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另一方面,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生态体系,构建需求对接、业务关联、市场融合、经营协同等模式,中游整车制造企业应加强与上游零部件企业、下游销售企业及充换电设施企业的合作,推动联动融合发展。

  五要提升目标市场多元化。针对欧委会临时反补贴税等措施,除了积极正面应对之外,中国还可采取一系列策略进行多元化市场开拓,降低对欧美市场的出口依赖的同时拓展其他潜在市场。一方面,加强与亚洲、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合作,结合当地政府碳减排政策或优惠政策,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市场推广和销售策略,挖掘市场需求潜力。例如,在亚洲地区,可以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缘政治优势,加快建设覆盖“一带一路”、RCEP等自贸协定的区域贸易网络,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降低对欧美市场政策波动的敏感性。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特点,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和配置,优化产品结构以满足多元化需求,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例如,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可以推出价格更为亲民的入门级车型,以满足消费者的低成本偏好;而在发达国家市场,可以注重产品的高端化和智能化,以吸引更多高端消费者。

  六要优化客户体验。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中诸多技术难题难以攻破的情况下,应用现有技术提升用户体验,使企业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因地区、用途和用户偏好而异,因此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生产符合当地消费者偏好的车型,提供定制化服务,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例如,企业可以根据特定目标市场的气候条件、道路状况以及用户驾驶习惯等,针对性地研发设置车辆的电池容量、驾驶模式和智能功能等,及时调整产品设计和服务方案,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完善新能源汽车下游的销售与售后服务体系,明确细化售后维保内容和收费标准,在安全舒适的前提下解决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后产生的不信任难题和维修忧虑,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有助于企业通过消费者的社交媒体网络提高品牌知名度,进而提升市场占有率,为产业链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需求端动力。

  七要构建全产业链预警防范机制。一方面,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定量评估工作,构建产业链安全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产业链风险,分析产业链各环节的风险等级,以采取相应的预警方案;对已经出现的风险或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尽量做到早发现、早应对,维持产业链动态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提前做好产业链风险防范,构建“全链条识别—全过程管理—多层级联动”的产业链风险预警防控体系,政府要积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建立健全产业链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要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安全的监控,建立本行业产业链数据库;企业在微观层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

  (作者系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浙江工业大学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院副院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