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有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这类经济为何火了?

2024-06-25 来源:上观新闻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发展低空经济是培育竞争新优势、打造增长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的战略选择。

  低空经济是指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2021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将低空经济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3月,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凸显了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融合业态,通过重大技术突破和创新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通用航空业态。低空经济将距离地面垂直距离1000米以内的低空空域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有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为经济社会发展蓄积新动能。

  为什么要发展低空经济

  我国发展低空经济具有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首先,发展低空经济的必要性体现在低空经济有助于我国在航空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低空经济是全球竞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它融合三电、飞控、人工智能等重大高端技术,集自动驾驶、电动、低空航空元素为一体,具备较高壁垒和应用优势,是传统通用航空业态的变革。与飞机相比,低空飞行器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垂直起降,摆脱了铺设机场跑道的基建成本和地形限制。与直升机相比,低空飞行器采用电力驱动而非燃油驱动,噪音更小、环境友好,更适合城市低空空域出行。各国都在积极布局低空经济领域,特别是在无人机和航空物流等领域的发展上取得了较大进展。我国应该把握技术拐点和发展低空经济的机遇,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实现低空制造领域的弯道超车。

  其次,发展低空经济的紧迫性体现在低空经济契合我国未来战略方向,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好、市场空间大、绿色环保,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发展低空经济是培育竞争新优势、打造增长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的战略选择。低空经济涉及航空器的设计、研发、制造、运营等多个环节,是高技术、高附加值行业,符合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通过技术的层层迭代和应用场景的拓展,能够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以低空飞行器为支撑,广泛体现于第一、二、三产业之中,其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辐射带动作用能够促进航空物流、航空旅游、航空救援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释放产业集群效应和协同效应,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助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再次,发展低空经济的可行性体现在我国具备制造业全产业链的优势和基础。锂电池是低空飞行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方面具备较强优势,锂电池产能位居全球第一,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和保障。

  如何发展低空经济

  激活低空经济产业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要以低空飞行器为载体,以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融合新兴经济业态和应用示范场景,促进低空经济贯通居民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推动新质生产力“振翅翱翔”。

  第一,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及飞行规则制定。将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推进以卫星互联网、高精地图、气象监测、调度平台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垂直起降点、无人机自动值守机库、公共测试场、充电桩等为代表的地面配套设施建设,以低空智联网、通信导航、无人系统为代表的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为低空经济高效运行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持。制定低空经济产业法律法规,明确准入条款、支持政策、航线规划、空域试点、安全监管、协调机制、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加强政策引导和规范,为低空经济提供明确的法律支撑和规范保障。开展低空经济标准规范编制工作,联合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社会智库等各方力量,共同编制低空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保障等领域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促进低空经济在国内国际范围内的互通互认。

  第二,聚焦全域场景示范,拓展多领域应用。一是“低空经济+物流”。积极发展城市无人机配送、无人机运输等新兴物流方式,加强无人驾驶航空器在快递、即时配送等物流配送服务领域的应用。二是“低空经济+交通”。拓展城际飞行、跨境飞行、空中通勤、空中摆渡、联程接驳等城市通勤新模式。培育智能化、绿色化的城市空中交通生态系统,鼓励低空载客运行向清洁能源方向发展。三是“低空经济+消费”。发展低空旅游活动,开展航拍航摄、空中游览、飞行培训、低空飞行表演、低空会展等商业化服务,推动低空文化园区、低空消费小镇、低空飞行营地等建设,催生居民消费品质升级。创新低空运动项目,开展航空模型运动、跳伞运动、滑翔运动、低空竞速比赛等项目,促进低空文体旅游深度融合。四是“低空经济+城市管理”。推动低空飞行在国土资源勘查、工程测绘、农林植保、环境监测、警务活动、交通疏导、气象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在农田测绘、电力巡检、作物监测领域,构建满足工农作业需求的低空生产作业网络。五是“低空经济+救援”。加强低空飞行在应急处置、医疗救护、消防救援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推进低空飞行快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联动救援机制。

  第三,创新低空经济金融保险服务,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低空经济领域。一是突出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和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股贷债保”联动融资渠道。合理设置基金让利机制,提升股权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度。二是加大对低空经济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信贷融资支持“白名单”,开展“一链一策”定制化金融服务,全方位匹配低空经济企业的金融需求。探索面向低空经济产业的低成本信贷、中长期技术研发贷款、技术改造贷款等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中长期信贷资金流入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投资,降低融资成本。三是推动融资租赁赋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搭建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构建低空经济金融生态圈。鼓励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等服务低空经济企业,促进产融结合。开发设备租赁、项目租赁、知识产权租赁、商标权租赁产品,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增信和分险。四是完善低空经济产业风险管理模式。探索面向低空经济产业的物流、载人、城市管理等低空商业保险产品,扩大无人机保险覆盖范围。健全低空经济产业的担保体系建设,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制的风险补偿功能,强化银保协同合作。

  (作者单位: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