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浪潮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

——“榜样教育”工作理念的三重价值与实现路径

2024-06-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21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无论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长路中,还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长河里,作为榜样的英雄都发挥着时代引领、精神培育与典型示范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以崇高礼遇褒奖功勋人物,以实际行动关爱英雄模范。中国特色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也不断完善健全,推动全社会形成榜样引领、英雄辈出的伟大局面。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而伟大的精神必须要以强大的思想阵地为载体,大学校园则发挥着这样的思想阵地作用。在高校开展榜样教育,不仅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思想进步和自我成长的理论工具。高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以榜样人物的事迹为传播内容,能够更加生动全面地向大学生传递弘扬正气、开拓进取和建功立业的良好品德。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高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入榜样教育的理念,具备“思想引领”“行为示范”和“心灵启迪”三重价值,而未来要进一步深化榜样教育的工作路径,高校辅导员要“坚持人民性与精神性相统一”“坚持多样性与系统性相统一”“坚持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在大学生群体中有效开展榜样教育,教育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思想引领价值”:榜样教育的人格感染力

  榜样教育的人格感染力,首先体现在培育目标上。新时代的榜样不仅仅是道德的楷模,更是时代精神的传承者。他们以崇德向善的人生观念、砥砺奋斗的精神风貌,引领着社会风尚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提到的“全国道德模范”所体现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正是新时代榜样教育所要培育的目标。这些榜样人物,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紧密结合,展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统一,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成为大学生及社会成员学习的典范。

  在宣传推广方面,榜样的表彰与宣传不仅是对个人的肯定,更是对社会价值观的引领。通过各种表彰活动和媒体传播,榜样的精神得以广泛传播,他们的故事和精神成为社会学习的焦点,激发了人们向上的动力和追求。在学习认同方面,榜样教育的人格感染力还体现在促进社会成员的价值认同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英雄,向英雄学习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新时代的榜样教育,通过见贤思齐、崇尚英雄的方式,促进了社会成员对于正面价值的认同和追求,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榜样教育的人格感染力不仅仅是对个人品德的塑造,更是对社会价值观的引领。通过培育目标的设定、宣传推广的实施以及学习认同的深化,榜样教育在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行为示范价值”:榜样教育的行为带动力

  在大学校园里,辅导员的榜样教育理念具备强大的“行为示范价值”,其在行为层面能够对大学生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力来自于榜样的行为示范,它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行为模式和习惯养成,具有强烈的行为带动力。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榜样的行为具有示范作用,能够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榜样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其个人的成就或地位,更在于其行为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榜样的重要性,无论是战斗英雄、时代先锋,还是身边的优秀个体,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能够激励大学生学习和模仿。这些榜样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对职责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为大学生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行为范本。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中,通过组织学生学习这些榜样的行为和精神,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行为示范价值”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理念中,是通过榜样的行为带动力,激发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榜样的行为准则,促进学生形成正面的行为习惯,从而引导他们成长为能够自主判断和行动的现代青年,这有利于大学生深化对榜样以及榜样精神的践行与理解。

  “心灵启迪价值”:榜样教育的情感共鸣力

  榜样的力量在于其行为和精神的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不是简单的情绪感染,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灵触动,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美好品质和崇高理想的向往。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中,通过讲述榜样的故事,展现榜样的品质,可以帮助学生在心灵深处建立起对于这些价值的认同和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教师榜样作用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样适用于高校辅导员。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行为,能够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辅导员的言行举止,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关怀,都能够成为学生情感共鸣的源泉,进而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榜样教育的精神实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仅仅是对外在行为的模仿,更是对内在精神的认同和追随。高校辅导员通过榜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接受爱国主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心灵启迪价值”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中,是通过榜样的情感共鸣力,促使学生在认同榜样的行为和精神的同时,进一步内化为个人的思想信念和行为准则,从而在学生的个性成长和价值实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校工作中,辅导员必须牢记榜样教育的三重价值,并且在思想教育工作实践中予以贯彻落实。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三个统一。

  坚持人民性与精神性相统一:筑牢榜样教育的思想阵地。高校辅导员在筑牢榜样教育的思想阵地方面,首先要做的是深入理解学生群体,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精神需求。辅导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研讨会、讲座、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学习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辅导员还需要通过个性化的辅导,帮助学生将榜样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行动指南,从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人民性与精神性的统一,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

  此外,高校辅导员应当深刻理解人民性与精神性的内在联系。人民性体现了教育的根本宗旨,即服务于人民的培养目标,而精神性则关乎教育的精神追求,即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辅导员应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融入日常教育实践,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在具体实践中,辅导员可以组织系列思政课程和活动,如“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革命传统教育、社会实践等,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榜样的精神。同时,辅导员还应注重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传播正能量,建立起与学生的情感连接,使榜样教育的思想阵地更加坚固。

  坚持多样性与系统性相统一:深化榜样教育的行为实践。高校辅导员在深化榜样教育的行为实践方面,应当注重多样性与系统性的结合。多样性与系统性的统一要求辅导员在榜样教育的行为实践中既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也要构建系统性的教育实践体系。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在深化榜样教育的行为实践中,需要认识到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并因材施教。这意味着榜样教育不应该是单一的、刻板的,而是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和手段。例如,对于理工科学生,辅导员可以通过邀请在科研、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校友来讲座,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精神;对于文科学生,则可以组织文学、历史等领域的知名人士来分享他们的学术经历和人文思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此外,辅导员应设计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邀请不同领域的榜样人物来校分享经验,或者组织学生参与到榜样人物的实际项目中去,从而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实践中感受榜样的力量。另一方面,辅导员还应建立长效机制,如榜样学生的选树与表彰制度,榜样事迹的定期宣讲等,形成系统性的榜样教育实践体系。这包括学术成就的激励、职业规划的指导、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多个方面,通过系统的规划和实施,榜样教育可以成为学生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比如辅导员可以组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榜样的精神,将学习到的榜样行为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通过这些具体的行为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榜样精神的内涵,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坚持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加强榜样教育的人格浸润。在加强榜样教育的人格浸润方面,高校辅导员需要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结合。这要求辅导员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递,更要关注这些知识背后的价值意义和人格魅力的培养。例如,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研读那些在学术上有卓越贡献同时在道德上有高尚品质的学者的著作,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些学者的人格魅力和价值追求。此外,辅导员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榜样的决策过程和价值取向,从而在实践中加深对榜样人格的理解和认同。在图书馆以及网络资源的支持下,辅导员可以更广泛地收集和分享榜样人物的故事和经验,如通过在线课程、视频讲座、互动论坛等形式,让学生即使在课堂之外也能持续接触到榜样教育的内容,实现知识与价值的深度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榜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模仿,更是一种内在的价值认同和人格塑造,高校辅导员的任务是搭建起这样一个桥梁,连接学生与榜样之间的知识与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