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场展览在北京首钢园拉开帷幕。在农业农村部展区,一群“小精灵”格外醒目——透明的蜂箱里,无数蜜蜂正围着巢脾,忙忙碌碌地飞舞、爬行着。
不少参观者十分好奇地端详着蜂箱。有人提问:“它们和科技有什么关系呢?”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中国蜜蜂博物馆馆长王秀红介绍:“这些小蜜蜂能够健康成长,可离不开科技的力量。”此次展出的“智慧蜂业与生态”项目,显示了科技发展对农业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传统的养蜂方式需要手工操作,效率较低,对体力要求较高。而如今使用的智慧型蜂箱,可以利用传感器时刻监测蜂群状况,并将其数字化、可视化,不用每天开箱就能得知蜂群的健康、繁殖、采集等情况,能够有效地提高养殖效率。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70%的粮食作物都需要依赖动物授粉,而蜜蜂就是最重要的授粉者之一。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温室大棚里培育出的反季节农作物,但很多人觉得番茄、草莓等蔬果似乎不如以前好吃了。王秀红表示,早期的温室农作物多采用人工授粉或激素授粉,就是果实味道不好的原因之一。如今,只要为温室大棚配备上智慧型蜂箱,就能计算出适合的蜂种、蜂群数量和授粉时机:“不同的农作物,需要的蜂种也不同。比如番茄适合熊蜂授粉,而草莓的花比较小,容易被大个头的熊蜂破坏,所以适合蜜蜂授粉。”蜜蜂被称为“农业之翼”,有了它们的帮助,可以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展台上的蜂箱旁还摆放着一些样品盒,里面盛放着深浅不一的蜂蜜。“这些蜂蜜为什么颜色不一样?是产蜜的蜜蜂种类不同吗?”面对参观者的提问,王秀红耐心解答:“是时间不同。你看,蜂蜜都是清澈的,只是里面夹杂着的蜂巢碎块有深有浅。”原来,蜜蜂新建的巢房是浅色的,每次孵化一批幼虫或者产出一批蜂蜜后,蜜蜂就会清理巢房并用蜂胶消毒,以便再次利用巢房。蜂胶越来越多,巢房的颜色也就越来越深。这些近似黑色的老巢蜜虽然“颜值”略逊一筹,但其中蜂胶含量高,对鼻炎、牙龈炎等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蜜蜂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很高,因此也可以视作生态的指示器。近年来,国外有些地区的蜜蜂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就代表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已经不适合蜜蜂的生存了。”王秀红说,只有通过科学养殖和生态保护,才能让蜜蜂的身影继续忙碌在田间地头,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添上一双双勤劳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