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悟思想

—— 深化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

2021-07-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举办6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系列研讨活动。活动于2021年4月15日正式启动,通过深入学习总结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铸就的伟大精神,推动广州社科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真正学深悟透、真信笃行,成为党的新思想、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坚决拥护者、忠实践行者。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孟源北

 

  从上海望志路到嘉兴南湖红船,再到井冈山上飘扬的红旗,从遵义的二层小楼到延安黄土地上的一孔孔窑洞,再到北京天安门……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无数革命先烈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实现了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铺就了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的营养剂

  中国革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救国救民、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危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安康,成为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众多仁人志士对救国救亡的探索,都一一失败了。严酷的现实呼唤新的社会力量来寻找先进理论,开辟前进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担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回望党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从民主革命时期为千百万工农的奋起抗争,到战争年代为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背水一战,再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为社会民生发展的创新实践,进入新时代实现全面脱贫的伟大成就,始终彰显着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不懈奋斗。从中国革命历史中追寻初心是为了坚定信念、迎接挑战,从干事创业的奋斗过程中体悟使命是为了继往开来、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从中国革命历史中汲取践行初心的营养剂,必须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党史学习教育需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把初心和使命践行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伟力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营养剂

  中国革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前行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掀开革命历史的页页史册,每一页上都镌刻着英雄闪光的名字。“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坚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的英雄方志敏,“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到底”的军长刘志丹,“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视死如归的英雄夏明翰,“革命精神不可灭”刑场上的革命伴侣周文雍、陈铁军夫妇,“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红军师长陈树湘,“甘将热血沃中华”“用为国牺牲的实行教育儿子”的年轻战士赵一曼,为国捐躯舍身炸碉堡的年轻战士董存瑞,“坚决战斗坚贞不屈”令敌人心惊胆战的英雄杨靖宇,被毛泽东同志称为“坚决革命的同志”红军将领董振堂,等等。这些闪光的名字背后,是无数英雄先烈们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为了那份崇高的理想信念,为了那面迎风飘扬的红旗,在1921年红船启航时,他们义无反顾投身革命事业,用生命和热血点亮了革命精神的“火种”;在十四年艰苦抗战中,他们展现出不畏强敌、向死而生的英雄气概。正是这些革命英雄,用生命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用鲜血为革命历史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历史证明: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就,缔造无数奇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无数英雄模范为中华民族复兴英勇奋斗、前赴后继。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像英雄那样坚守、像模范那样奋斗,共同谱写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因此,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必须坚持以党史铸魂补钙、涵养精神,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中国共产党人自身建设的营养剂

  中国革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加强自身建设凝聚人民伟力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基层党组织居于群众之中,处于各项工作的第一线,同群众保持着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是我们党的根基,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成坚强战斗堡垒,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功能,才能不断夯实党干事创业的基础。10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力量由弱到强,成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与党始终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始终高度重视做好抓基层强基础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实践证明,没有坚强有力的自身建设,就没有坚强有力的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不会有党和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面对新时代改革发展艰巨繁重的新任务,面对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军的新要求,建强党的基层组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只有让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人民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才能确保党的全面领导,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各项任务,基层各项建设和工作才能蓬勃开展,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组织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坚决清除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消极因素,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作者系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梁润桦)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