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科技人才保障体系

2022-07-27 来源:人文岭南第125期

    ■2022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在广州正式开港,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才服务新平台。图为嘉宾参观人才港可视化集中智能管理平台。

图片来源:CFP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要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水平人才区域战略目标为指引,完善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用、留、评全过程保障政策,营造高层次科技人才引得进、长得成、用得好、留得住的良好环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国际人才枢纽、世界人才高地。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加强多方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合力是粤港澳大湾区引进国际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保障。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为导向集聚“高精尖缺”人才,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重要战略支点,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和产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编制人才引进目录。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产业、行业、领域,整理并分析各类用人单位引才需求,编制人才引进指导目录,联合开展招才引智,进一步落实人才政策、对接人才供需,搭建更为广阔的引才平台,精准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提升引才效果。

  发掘国际化人才。在办好海交会、创交会等经贸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需求与国际人才市场对接机制。关注世界一流大学或国际排名前列的重点学科领域、世界知名的大公司或独角兽企业等高校或机构的国际人才,精准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高端研发人才。同时,充分发挥海外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团体、专业行业协会等组织以及驻地大使馆教育参赞等的作用,积极宣传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的福利政策待遇,持续拓宽国际化人才引进渠道,加强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媒体的政策宣传,充分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吸引优势。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集群,促进高校与国外顶尖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深入交流。

  利用大数据延揽国际人才。按照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命科学、高端管理等行业领域标准细化国际人才类别,搭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交流网与海(境)外人才网等网络平台,建立集信息储存、发布、联络为一体的数据平台,实时动态监测人才流向、紧缺程度、产业分布等信息,为精准招才引智提供参考。同时,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海外人才信息库、服务平台建设,利用信息化平台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并系统集成大湾区各级各类人才政策信息,加强政策推介与人才服务。

  营造良好人才生态环境

  优化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将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和科技竞争优势,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社会生态,让人才工作顺心、生活舒心,让国际人才安心。

  优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工作环境,让人才工作顺心。合理整合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产学研资源,综合政府行政资源、高校人才资源、科研单位技术资源、企业资金资源等。建立起依托重点实验室、企业的科研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创新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加快国际科技园、创意产业园等综合集成载体建设,打造专业化、便利化、国际化的科研成果转化等创新、创造、创业环境。

  优化高层次人才生活环境,让人才生活舒心。坚持精准、高效、温馨的服务理念,完善高层次人才的配套服务体系,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加强国际化基础教育配套、医疗与公共服务保障,营造优质生活环境。坚持“上管老、下管小”的全方位人才服务精神,扩大享受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人才群体,优化高层次人才的医疗和住房配套保障;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人才家庭成员的配套保障,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工作,满足国际人才的子女教育需求,协助解决老人的养老问题等。

  优化国际人才社区建设,让国际人才安心。扩大国际人才社区建设规模,提升建设质量,加强国际顶尖科学家社区建设。创新国际顶尖科学家的生活工作载体建设模式,有机融合高水平科创平台、高品质生活空间,为高层次人才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可依托高校、科研单位的顶尖人才资源和高水平科创资源,建设国际顶尖科学家社区示范点。通过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集成双语社区商业、高端医疗保健设施、国际学校、科学家公园等一体化综合服务功能,为国际顶尖科学家和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国际化、定制化的生活文化配套服务,构筑一个全景式生态系统、全维度整合交互的科学家社区。

  完善人才政策体系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目标,加强顶层设计,深入推进大湾区内省市区各级人才政策协同联动,集成人才政策优势,凝聚人才引育合力。坚持以国家和省级政策为依据、以市级政策为基本、以区级政策为特色,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大格局”,贯彻人才工作“新理念”。坚决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管人才,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人才工作配套政策,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推进各级人才政策落实落细,形成“1+1>2”的政策协同效应。

  形成“大思路”,建立人才工作“新体系”。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活力,完善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形成良好人才发展氛围。聚焦健全人才评价体系、推动用人主体授权、完善多元激励体系、打造良好人才生态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提升人才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现代化,为实现科技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强化全球视野精准引才,集中资源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打造差异化的人才支持体系。针对战略科学家、青年科技人才、重大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产业领军人才和产业技术人才等,分类分策实施人才支持计划,有组织地引育一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打造人才梯队,做好人才储备;有重点地倾斜“高精尖缺”人才尤其是“卡脖子”领域人才,构筑人才高地。

  打造“大网络”,构筑人才工作“新格局”。要以更强的合力抓落实,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一把手”带头抓“第一资源”的工作机制,切实增强相关部门人才政策研究和工作落实的突破性、达成度,构建形成一个高效反馈、有机协同的人才工作“大网络”,大力提升人才工作质量和效率;要以更强的政治引领凝聚人才,加强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各级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人才、倾听人才心声,帮助人才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形成敬才爱才的工作新格局。

  构建“大平台”,打造人才工作“新名片”。要适应政府数字化转型要求,集成人才服务信息化平台,以创建“人才码”为依托,推动各类人才服务业务归集和流程再造,实现高层次人才“一人一码、一码通办”。“人才码”可根据人才类别、层次,设置不同等级的码,精准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实实在在地兑现人才的各项福利,实现人才政策兑现、信息管理和服务凭证等一体化的信息化系统,促使相关政府部门的“操作端”和人才的“客户端”同向发力、交互赋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引才引智的“闪亮名片”。

  (本文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智库课题“完善广州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及保障政策研究”(2021GGBT11)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梁润桦)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