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个维度

2023-01-18 来源:人文岭南第131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从战略高度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的时代意义,进一步深化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是指导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注重经济与环境协调共进

  为有效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即“两山”理念。其中,“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前提,“金山银山”是“绿水青山”的生态效果。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畅通“两山”转化渠道,促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避免重回以往片面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征服改造而以“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的老路,进而转向生态与发展相统一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加速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推动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比如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态旅游、新型环保等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生态利用型和环境治理型产业,提升废弃资源和能源回收循环再利用效率,推动石化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确保氢能、风能、光伏、地热等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着力构建低碳循环型生产圈等。总之,要加强绿色治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

  以绿色转型助力民生改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为此,要以绿色转型为驱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以“多增绿”促“多增收”,用“好生态”换“好生活”,用“好风景”换“好前景”,以“生态化”促进产业创新发展,通过“产业化”助推生态保护升级,使资源、生产和消费等要素互相匹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和对水清岸绿的期盼。因此,要坚持生态惠民、利民和为民,大力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创新工作思路,强化责任担当,持续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不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切实感受到环境效益,看得见和摸得着生态幸福。

  坚持制度保障和系统治理

  加强制度保障。保护生态环境离不开制度和法治。聚焦人民身边问题,坚决维护百姓生态权益,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推进制度创新、供给和配套,让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和提供遵循。另一方面,令在必信,法在必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严格执行、坚决维护生态文明制度,切实让制度生威发力,体现制度的刚性。总之,既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又要建立健全实绩考核、监督举报等制度,切实让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生态文明治理优势,为生态文明发展保驾护航,维护社会主义生态公平正义。

  坚持科学规划和系统治理。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这就要求从系统维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不能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胡子眉毛一把抓”,而要科学规划和系统治理。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需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科学规划,确定资源环境和国际影响的底线约束,突出重点任务,加强联防联控,坚持系统观念。

  一方面,系统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强化多污染物区域协同控制、协同治理,坚持源头防治、综合施策,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不断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实现“生命共同体”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弘扬绿色文化。注重以绿色文化作品感染人、影响人、引导人,挖掘提炼绿色经典元素、绿色文化标识,从意识、知识、态度与价值观、行为等层面加强绿色文化宣传教育,把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植根于全体人民心中。

  维护世界生态文明秩序

  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生态危机日渐凸显,给人类经济社会带来了严峻挑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地球是个大家庭,人类是个共同体,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要合作应对。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和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当前,中国本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勇于承担国际义务,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做世界生态文明秩序的维护者。一方面,“携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历史文化传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是指向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既彰显“美丽中国”具体目标的价值取向,又体现全人类对“清洁美丽世界”的价值追求。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极力倡导各国“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另一方面,以实际行动支持和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秉承“共担但有区别”原则敦促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兑现节能减排承诺,努力促成相关国际协议,做世界生态文明秩序名副其实的维护者。当前,中国不仅设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实施对外援助,助力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让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实践造福沿线各国人民,充分展现了大国担当,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重大研究专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广东实践研究”(GD22ZDZ01-19)成果)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梁润桦)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