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文科建设的政策保障机制

2022-08-31 来源:人文岭南第126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哲学社会科学获得了更为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新时代也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中共中央于2018年8月提出“四新”建设任务,要求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新文科”概念正式诞生。教育部、工信部、中央政法委等13个部委于2019年联合启动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标志着新文科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2020年,《新文科建设宣言》发布,吹响了新文科建设的号角。

  新文科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新文科”概念涵盖高等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既包括人才培养,也包括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以及体制创新等多项内容,其核心要义是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从执行层面来看,可归纳为筑牢基础学科、推进新兴学科快速发展、打造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等内容。

  新文科建设虽以传统文科建设为基础,却具有崭新的特点,同时也需要回应更高的要求、承担更为艰巨的任务。第一,社会大变革富含着哲学社会科学得以长足发展所需的机遇和空间,超前识变能力、积极应变技能、主动求变精神是文科教育必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文科需要回应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需要。第二,新文科建设影响着我国的软实力,与社会的繁荣与和谐发展息息相关。社会发展规律显示,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质和文明素养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的映射。第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文科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造就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哲学社会科学时代新人。

  当前,一系列推动新文科建设发展的政策方案虽已出台,但作为一项长期规划,构建前瞻性的政策保障机制十分必要。因此,在以“新”为发展特色的“十四五”时期,立足于“破五唯”并实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历史语境,出台大量有益于新文科建设的创新政策与制度安排,都显得非常必要。探讨建设和完善高校新文科建设的政策保障机制,需要从权力运行机制、教师发展机制、育人育才机制、技术创新机制、经费支持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六个方面入手。

  权力运行机制。首先,新文科建设的第一要务是坚持党的领导,在新文科建设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其次,新文科建设需要将充分的自主权赋予高校,通过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权,使学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推进特色新文科建设。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而言,实现教育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评价体系的持续优化是其重要职责。适应改革需求,通过权力的下放让文科专业口径得到多方面的更新,有力支撑新文科的建设与改革。新的办学制度给予高校和教师更多自主权,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新文科建设的特色发展和创新性突破。

  教师发展机制。高校教师是新文科建设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引领和管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是新文科建设工作的核心部分。因此,高校必须完善已有的教师管理机制,并从教师聘任、教学管理、教师兼职行为管理、职称评聘制度等方面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如在教师聘用方面,应确定双重考察制度,把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考察中落到实处,在选拔聘用阶段严把关口。同时,还要不断拓宽选拔人才的渠道,吸引国内外不同行业的名优企业、专业组织的优秀人才加入高校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应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并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结合,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此外,注重采取多维度考评方法,重点考评教师教学是否规范、教学运行是否平稳、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教学改革与研究是否顺畅、教学获奖是否充足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在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方面,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岗位特点,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类设置,制定与学科和岗位特点相适应的评审办法,完善和优化教师职称评审标准。

  育人育才机制。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新文科建设在人才培养中意义重大。高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学术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原则,着力构建“三学一体”育人育才机制。一方面,要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于育人工作中。另一方面,要深刻了解我国国情、国力和国际地位,使新文科的学术成果、学术观点、学术理论、学术标准以及话语体系与之相匹配,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新文科学术创新能力,达到育人的新高度和新水平,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此外,还要在教学实践中,做好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促进新文科学科建设目标与高校“双一流”目标相协调、与育人育才目标相统一。

  技术创新机制。新文科需要不断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形势,融合科学技术创新。新文科建设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匹配科技强国战略,交叉融合工学和理学等新兴领域。随着新一轮科技更新和产业革命大潮的到来,诸如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技术等新兴技术,都应被吸纳到新文科建设中来。此外,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哲学社会科学采集全样本并进行分析处理提供了可能,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机器学习、电子科学技术以及知识图谱等现代技术,开展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将成为新文科建设的必然趋势。

  经费支持机制。新文科建设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持,只有获得充分的公共财政支持才能顺利实施。公共财政在新文科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直接投资新文科建设所需要的信息技术及其支撑体系领域,如软件开发、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二是在重点领域分类推进研究与实践的资金投入;三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如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助力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教学资源开发、教材或数字化教材出版等。

  激励保障机制。新文科建设工作的高效推进有赖于健全的激励保障机制。首先,国家层面应注重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激励性政策和法规,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为教师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在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方面将激励措施落到实处。其次,高校层面要从完善内部机制入手,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举措。学校的激励机制不但要内外结合,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并重,还要多维齐进,从物质、精神、组织和环境方面多维度入手,将教师在工作方面和职业发展方面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另外,在政策落实过程中要建立多重保障机制,强化学校主体责任,从组织教师培训学习、完善职称晋升机制、鼓励争取科研立项、获取科研经费等方面保障教师权益。

 

  (本文系暨南大学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2022年委托项目(JNXT2022006)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暨南大学社科处副处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梁润桦)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