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友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外交的主要载体与重要渠道,在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发展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是城市外交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在2008年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开幕式中,“城市外交”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2013年9月,广州市成立全国首个城市外交协会,标志着我国城市外交发展已经相对成熟,成为外交形态的一种。城市外交也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热点之一,日益受到各方关注。
与印度洋岛国友城合作势头良好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省具有发展城市外交的历史、地缘与文化优势。截至2022年4月,广东省共与全球64个国家缔结204对正式友城关系(不含友好交流省州和城市)。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广东省与沿线国家,尤其是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友城的合作与发展更加深入。印度洋岛国位于海上交通航道,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在全球海洋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广东省与印度洋岛国国际友城的合作与发展是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的重要抓手。在我国与印度洋岛国建立的国际友城中,广东省在数量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广东省已与印度洋岛国缔结7对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含友好交流省州和城市),包括佛山市与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市、法属留尼汪波塞雄市,梅州市与塞舌尔维多利亚市、毛里求斯鸠比市,广州市与斯里兰卡港口城市汉班托塔、塞舌尔首都维多利亚市,深圳市与马尔代夫马累市等国际友好(交流)城市。
广东省与印度洋岛国的国际友城建立推动了双方在政治、经济与文化领域的深度沟通与合作,积累了不少经验。然而,在数量与布局、华人华侨资源利用度、交流主体和领域方面仍存在问题。首先,尽管广东省是我国与印度洋岛国缔结国际友好关系最多的省份,但国际友城并未实现印度洋岛国全覆盖。尚未与马达加斯加和科摩罗建立友城关系。除与毛里求斯和塞舌尔有两个国际友城外,与其他三个岛国的友城数均只有一个,总体上数量偏少且分布不均。其次,印度洋岛国华人华侨资源利用尚不充分。广东省是中国第一大侨乡,是印度洋岛国华人华侨的主要来源地,侨务资源相当丰富,来自梅州、顺德和南海的粤人移民印度洋岛国已有超过200年的历史。印度洋岛国华人华侨基数大,融入当地社会的程度和社会地位较高,在印度洋岛国地区的影响力大,对祖籍国的民族认同和对家乡的文化认同也很高。在广东省与印度洋岛国建立国际友好关系的过程中,岛国华人华侨的桥梁作用还有待深入挖掘。最后,与印度洋岛国国际友城交流主体、交流领域有限。从交流主体上看,参与广东省和印度洋岛国国际友城交流的侨胞多为在居住国政界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华人华侨,与普通华人华侨和其他居民的民间交流与互动仍不够深入。交流主体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文化、广东地域文化在印度洋岛国的广泛传播,限制了岛国民众对广东省的深度认知与理解,抑制了广东省在印度洋岛国影响力的有效发挥。从交流领域上看,广东省在与印度洋岛国国际友城交往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双方经济优势,实现互利互补。尽管广东省与印度洋岛国友好城市在经济交流方面的表现较为出色,但在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仍有待加强。
完善合作发展路径
为进一步推进广东省与印度洋岛国国际友城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国家“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升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完善合作发展路径。
第一,优化国际友城战略布局,增加岛国友城数量。继续加深对与印度洋岛国的国际友城合作关系的重视,积极拓展与印度洋岛国国际友城交往的广度和深度。广东省与印度洋岛国的国际友城发展潜力大,广东可从意向性友城关系开始,优化与印度洋岛国的国际友城战略布局,不断探索合作领域,深入挖掘与马尔代夫、马达加斯加、科摩罗和法属留尼汪友城合作潜力。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洋岛国多为发展中国家,目前与其合作的经济效益可能不会立竿见影。因此,在与印度洋岛国友城合作过程中目光要放长远,不能只聚焦在经济利益上,应打开友城交往格局,欢迎各友城搭乘广东发展的“顺风车”,打造友好包容、积极合作的对外形象。
第二,发挥华人华侨纽带作用,构建深度融合联通机制。发挥华人华侨纽带作用是推进与印度洋岛国友城建设的重要抓手,借助广东省侨乡优势,通过华人华侨搭建合作平台,构建深度融通机制,是切实推进友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路径。增强与华人华侨的联系,不仅需要与政商界高层华人华侨增强交流合作,还应充分发挥普通印度洋岛国华人华侨的纽带作用,通过对话与交流引导更多的华人华侨深入理解“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政策、发展与合作机遇。积极鼓励印度洋岛国华人华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转型升级,激发华人华侨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发挥其在国际友城建设中的独特价值。不断改善来粤华人华侨发展环境,积极建设华人华侨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地域特色文化产业链,增强印度洋岛国华人华侨对广东省各祖籍地的心理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
第三,瞄准友城双方经济优势,深化蓝色经济引擎功能。广东省蓝色经济发展条件优越,自2015年广东省着力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步伐,蓝色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深受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威胁的印度洋岛国尤其重视蓝色经济的发展。广东省与印度洋岛国在蓝色经济领域合作空间大、道路广。因此,在推动国际友城关系建立过程中,亟须借助蓝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积极完善与印度洋岛国的海洋伙伴关系,共建蓝色海洋经济通道,加强与印度洋岛国在蓝色经济技术研发、资源开发和海洋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通过不断完善海洋交通运输体系,积极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深化蓝色经济合作发展模式。
第四,增强品牌智库智力支持,拓宽交流合作广度深度。智库是高级人才的汇聚地,先进政策的指南针。广东省应充分借助智库的智力支持,拓展友城建设的广度与深度。华南理工大学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作为国内唯一的印度洋岛国研究品牌智库,聚焦国家重大政策需求,致力于印度洋岛国的战略性、前瞻性和针对性研究。我们应充分借助此类高水平智库提供的智力支撑与人才保障,发挥教学科研、数据应用、咨询服务和国际交流的功能,拓宽与印度洋岛国合作渠道,进而建立更多国际友好城市,深化与印度洋岛国的友好往来。此外,应借助智库平台吸纳、培养一批国际友好城市“发言人”,其既可以是国际友城双方的工作人员,也可以由熟悉岛国文化的华人华侨、来华留学生担任,使其成为经济、技术、文化、教育等合作项目的牵线者,提升交流合作实效,助推友城合作向纵深发展。
第五,借力国际友城大学联盟,引领文旅创新合作。成立于2018年的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旨在加强广州与各国际友城及当地大学间的联系与交流,为各成员大学提供共享国际学术资源、鼓励教育和科技合作的平台。联盟成立以来,积极举办国际年会,邀请来自友城高校的代表和学者参会,在文旅融合创新、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因此,应进一步发挥国际高等教育交流平台在促进国际友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壮大国际友城大学联盟,基于双方高校学科专业特征,开展诸如语言培训、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创新发展等共同关切领域的合作,搭建与印度洋岛国高等学校交流机制,借助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推进国际友城合作发展。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