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2022-05-25 来源:人文岭南第123期

  在抗日战争中,广东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留下许多遗址、遗迹,后来也陆续兴建了许多纪念这场伟大斗争的建筑。这些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见证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反映着广东人民不屈的反抗精神,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此,整理、研究广东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广东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的保护概况

  从级别来看,广东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包括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东江纵队纪念馆、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西海抗日烈士陵园、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7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其他则或为省、市、县(区)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广东还有不少的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级别,如位于韶关市的塔子坳伏击战旧址(现为堆矿场所)、茶子墩抗日伏击战遗址(现状已难以辨认),都还有待相关部门鉴定及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从类别来看,广东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可分为中国军队作战遗址、抗日活动及游击队驻所遗址、抗战纪念建筑、抗战人物故居、日军侵华罪证5类。根据笔者长期调研统计,保存较为完好的遗迹、遗址和纪念建筑包括:中国军队作战遗址有位于茂名市的电白抗击日寇第一枪遗址等13处以上,抗日活动及游击队驻所遗址有位于东莞市的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等45处以上,抗战纪念建筑有位于惠州市的东江纵队纪念馆等24处以上,抗战人物故居有位于云浮市的蔡廷锴故居等19处以上,日军侵华罪证有位于珠海市的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等8处以上。在上述5个类别中,抗日活动及游击队驻所遗址占比最大,而日军侵华罪证占比最小。抗日活动及游击队驻所遗址一般以建筑物体的形式遗留至今,比较容易发现、挖掘和整理;而日军的侵华罪证可能已被故意毁灭。

  从地域来看,广东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分布在全省21个地级市,大概可分为粤东(汕头、潮州、揭阳、汕尾)、粤西(湛江、茂名、阳江、云浮)、粤北(韶关、清远、梅州、河源)、粤中(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四个片区。其中,粤中片区的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最多。同时,广东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位于城市的相对较多,位于农村的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广东的经济发达地区更为重视、也有更多的资源投入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的保护工作。不过,由于城市建设、旧城改造等原因,处在广东发达地区、城市的一些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也存在被损毁的情况,令人惋惜。

  从特色来看,相当部分的广东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都具有独特地位。如1941年底香港沦陷后,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共广东党组织迅速开展“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成功营救大批滞留香港的文化名人。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因此被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的主要策划地和接待站”。又如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日军罪行遗迹”。

  加强对广东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广东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是抗战历史的载体,有着塑造民族记忆、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广东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有:尚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专门的保护开发规划,挖掘整理工作比较滞后,破损毁坏比较严重,尚未充分发动民间力量参与保护和利用。笔者认为,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广东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加以进一步保护与利用。

  首先,加强立法,科学规划。一方面,各级部门应尽快完善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将抗战文物资源纳入法律保护范畴,对保护利用广东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的审批程序、管理权属、经费保障、保护标准等做出明确规定。另一方面,各级部门对抗战文物资源的保护要做到科学统筹、合理规划、整体布局,对广东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制定专门的保护开发规划,避免因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造成的拆除和毁坏。

  其次,深入挖掘,突出重点。一方面,关于广东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各级部门要对已知并被保护者进行整理,对已知但已被破坏者进行重新挖掘和恢复,对遗落民间而未被知晓者进行挖掘整合。另一方面,各级部门要选取广东的一些重点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充分挖掘其维护祖国统一的政治价值、加强党史教育的文化价值和带动当地发展的经济价值。

  再次,加大投入,活化利用。一方面,各级部门应将保护广东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的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为其保护事业发展提供经费保证。除了资金的投入外,人力的投入也不可或缺。如要建立健全省、市、县(区)、镇(街)、村及文物保护监督员队伍六级监管保护体系,实现对全省各级抗战文物资源的巡查保护。另一方面,各级部门应将广东各地的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作为当地红色旅游的重要支柱,培育形成相关旅游区、旅游精品线路、旅游经典景区,并且将它们与当地生态游、民俗风情游等结合起来开发利用,深入推动当地文旅融合发展。

  最后,扩大宣传,民间参与。一方面,各级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广泛宣传广东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熟悉它们,从而自觉参与到保护与利用它们的工作中来。另一方面,各地在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的同时要加强引导民间力量参与,开展多渠道融资,鼓励和吸引产权单位、知名企业、个人等参与广东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工作。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作者/供图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梁润桦)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