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拜读了湖南理工学院教授余三定的著作《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受益匪浅。
当前学界,像余三定这样对当代中国学术史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者并不多。究其原因,在于学术史研究作为学术自身的研究,研究者应该对宏观的学术史、学科门类、学者群体、学术思潮等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这需要学者自身具备相当高的理论功底和学识,需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毅力,其难度之大令很多人都望而却步。
通览全书,《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内容涉及当代中国学术发展概貌、学术规范、著名学者的治学方法和各个时期的学术思潮论争等方面,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宏大完整、错落有致的当代中国学术史画卷。乍一读来,该书似乎有点散乱,细细品味,实则是形散而气凝。这股“气”,就源自于作者对当代中国学术问题的深刻反省和忧思。
全书分为上、下编。上编为宏观研究,作者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学术规范、学术腐败、学术评价、研究生教育、学术大师等重要学术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评价;下编为微观的个案研究,作者对胡绳、许诺、叶朗、郑欣淼等著名学者的学术活动进行了评析。上下编之间,貌似是两类不相关联的命题,其实存在紧密的联系。在上编,作者重点在谈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学术领域存在的形形色色学术问题,将学术腐败分为集体学术腐败、期刊学术腐败和隐性学术腐败三大类,力图从制度体系上找出导致当代中国学术种种问题的根源,并求索出根治学术腐败的“秘药良方”。下编则重点阐释方家们的治学精神、治学方法。在书中,作者表达了对叶朗等老一辈学者将理论、历史、时代相互贯通和“为学术而学术”的治学精神的推崇,以此来观照当代,希望年轻学者能少一些浮躁、急功近利,多一点思考,开辟一方学术净土。这是作者在书中一直探讨的问题,也是给世人提出的一个严肃命题,折射出作者自觉的学术自省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近代以来,湖南一直盛行经世致用的湘乡学风。自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为始,至《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中写到的许诺身遭磨难而坚持真理,都是这一优良学风的明显体现。余三定继承这一学术传统,在书中一再表示学者应该有社会责任,必须把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大众、探求科学真理作为基本的价值追求。这也许是作者在书中对钱学森之问和中学语文教材等看似与文艺理论毫不相干的问题给予强烈关注与反思的深层根源。
通观全书,我们还能时刻感受到作者身上那种传统知识分子的“天下”情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以天下为己任。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表示的,作为一名学者,除了保持传统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精神,还应保持应有的良知和尊严,必须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政治,心怀天下,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开阔的心胸,追求真正的学术,做真正的学者。
(作者单位:武警北京指挥学院)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