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变革性命题,媒体融合转型不仅是传播内容和传播模式的价值再造过程,也是面向新传播技术和传播关系的平台迁移过程。这一过程对新闻传播教育带来全方位的冲击,其中对新闻传播传统的核心课程——实务课程的冲击更为明显和直接。在媒体融合转型的时代,新闻传播实务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如何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改进,在迎接挑战中锐意创新,乃新闻传播实务教学转型当务之急。
新闻传播实务教学创新不足
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实务教学存在多方面问题,亟须引起各方重视。部分教学单位教学团队危机意识淡化、知识结构老化、经验价值弱化。有的教师缺乏媒体变局带来的危机感,“两耳不闻媒体事,一心只管教科书”,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未能与时俱进;有的教师缺乏知识更新的自觉意识,对媒体实务的前沿变革关注和探究不够,把新闻实务讲成了“新闻业务发展史”;有的教师尽管有多年的媒体从业经验,但是过去的经验对学生的能力提升作用有限,面对新的挑战缺乏“经验归零”的心理准备。
部分教学单位教学内容陈旧,与媒体用人的能力需求、受众或用户的信息消费需求不匹配。现在国内新闻实务教材的知识体系总体较为老化,新闻写作的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生如何写标准的消息、通讯,相当多的学生缺乏对创新型文体和数据新闻的应用能力;新闻评论教学依然讲要素、体裁和专业类型,偏离了新闻评论公共说理的本体;新闻编辑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与融媒体时代的编辑流程再造也有相当大的距离,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知识折旧”和本领恐慌。
部分教学单位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实务课程讲多练少的痼疾依然存在,学生的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率较低。此外,实习平台单一,实践领域偏窄,导致学生的实习内容和就业能力需求相脱节。
人才培养难以应对实际需求
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传播实务教学在具体实践上存在的诸多困境是自身发展的缺陷导致的,而融媒体时代的客观趋势也给新闻传播实务教学提出了诸多挑战。首先,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实务教学培养目标的挑战。媒体融合引发的供给侧改革,使得传统媒体减员增效、压缩成本成为趋势。一方面是媒体减员离职,另一方面是传统新闻业务人才需求乏力,“为谁培养”成为新闻院校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其次,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实务的“教”与“学”的挑战。在传统媒体瘦身求变、寻求多元化突破以及融入“互联网+”的整体性变革中时,新闻传播实务教学如何创新才能适应这种变革?目前,实务课程强调基础性实战能力培养,对于媒体转型急需的具备产品意识和互联网思维人才的培养还远远不够。
再次,媒体融合对师生“知识”和“能力”的挑战。媒体融合一定意义上加速了专业知识的贬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新媒体技术的依赖,弱化了教师知识传授的不可替代性,凸显了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教学能力上的短板。同时,媒体融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需求,学生不能仅仅学会怎么“拿筷子”,学会“配菜”和“做大餐”更为迫切和重要。
实现教学的范式转型
在未来,我国的新闻传播实务教学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积极作出有利的应对和调整。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创新新闻传播实务教学理念。当前我们面对的是新的媒体格局、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沿用原有惯性思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很难解决现存问题。因此,实务教学必须适应“互联网+”和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树立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理念。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让学生既有面对问题的勇气,也有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第二,改革实务教学团队发展模式。现有实务教学团队要主动寻求角色转型,推动新闻传播实务向数据新闻、公共传播等领域转换。对于缺乏媒体业务经验的青年教师来说,鼓励他们主动介入媒体实践前沿的新变革。同时,进一步提高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与高校教师互聘计划的执行力,切实让媒体从业人员传授媒体前沿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做法,让教师了解和掌握媒体运作的新规律、新方法。
第三,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实务课程的设置要强化能力导向,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改造,既要“换汤”也要“换药”,突出学科交叉和现代传播技术的应用。
第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是推进和完善校政、校媒和校校间的协同育人机制,共建育人基地和平台,进一步充实合作内容。同时,推进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拓展学生的实践平台和就业领域。
第五,改革实践教学,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发挥课程实验、媒体实习和社会实践在学生知识转化中的作用。让学生迈出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开眼界、长见识、强作风、学本领。
第六,改革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模式。通过整合高校实务课程的优势资源,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新闻实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以创新、开放、共享的机制,应对新闻传播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作者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媒体融合转型不仅是传播内容和传播模式的价值再造过程,也是面向新的传播技术和传播关系的平台迁移过程。这一过程对新闻传播教育造成了全方位的冲击,对新闻传播实务的“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片来源:CFP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