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终特刊——岭南学术盘点之视点

2016-12-28 来源:人文岭南第67期

  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进入攻坚阶段

  3月2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明确由泉州牵头,联合广州、南京、宁波等城市将“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作为我国2018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推荐项目。这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文化举措。广东有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南汉国宫署遗址、光孝寺、怀圣寺光塔、清真先贤古墓、南海神庙及码头遗址6处入选,数量在所有城市中居第二位。此外,广州还承担了广东省内(广州片区)海上丝绸之路综合展览任务,目前,正联合江门、阳江两市积极推进展陈设计工作。

  《广州大典》第二期民国文献部分完成摸底

  6月17日,“民国文献保护和整理研究”学术报告会暨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与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古籍脱酸及加固技术研发、开化纸研究项目合作以及共建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

  学术报告会上,中山大学校长助理、图书馆馆长程焕文作了题为“民国文献保护和整理研究”和“民国时期广东文献的收集、整理及出版可行性研究”的学术报告,提出要基本摸清国内所藏民国文献的分布与保存状况,为《广州大典》第二期民国文献编纂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南方智库论坛影响力渐增

  7月14日,由广东省社科联、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院、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以“扩大开放与国家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20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中国南方智库论坛是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进广东省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同时也是广东省文化建设领域的重点项目和社科发展盛事,自2011年12月以来已成功举办了4届,逐步树立起智库品牌公信力与影响力,成为政、商、学界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

  广东智库论坛关注开放战略下的广东发展

  11月7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广东智库论坛(2016)在广东社会科学中心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中国开放战略下的广东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与广东本地专家学者共同为广东开放发展“把脉支招”。

  人类学界的担当

  3月26日,“2016年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座谈会”在广西贺州学院召开。中山大学教授周大鸣提出,随着我国人类学研究理论方法的创新突破、本土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应用研究的深入开展和人类学知识的普及,中国人类学体现出强大的社会功能,人类学的学科地位不断得到巩固,但我们的目标是不纠缠过去,着眼未来,共同将人类学一级学科建设起来,坚守和发展人类学是我们这代人的担当。

  公共管理学界直面“身份危机”

  6月22日,由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高端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山大学教授何艳玲提出,作为学科发展内省的一个阶段,公共管理学的“身份危机”会一直持续下去。这种危机恰好是公共管理学的生命力所在。在新的研究路径方面,何艳玲认为,人类面对的共同事务已经越来越复杂,相互之间存在共性,治理问题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这给予了公共管理学科全新的知识整合的机会,基于对中国问题的研究有望成为学科普遍化的知识。公共管理研究应该回归“政治—行政”本位,回应社会大事件与世界新变化,注重研究的整体观、历史观,通过跨越时间、国家的研究视角,重新认知中国实践。

  广州博物馆发展迎来小高潮

  2016年,广州博物馆发展迎来小高潮,多家专业博物馆正式开馆。6月8日,粤剧艺术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6月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9月30日,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在昔日十三行原址正式开馆。11月12日,广州鲁迅纪念馆在国民党“一大”旧址前举行开馆仪式,重新对外开放,同时广东贡院明远楼(红楼)也首次对外开放。广州地铁博物馆12月20日正式开馆。

关键词:广州;广东省;研究;学科;中国;论坛;联合;世界文化遗产;遗址;学术报告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梁润桦)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