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反复叮嘱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有高度的自信心,即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价值系统、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正是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照耀下,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虽历经坎坷却不断奋起,这正是对自己民族文化高度自信的表现。特别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后,重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接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精神滋养,从而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开辟了新局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足以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同时,继续改革开放,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以时代精神为动力,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想,这更彰显出我们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坚定自信。
我们的文化自信既源于深厚绵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立足于充满改革创新精神的当代中国文化。因此,我们应当在文化自信的引领下,开展文化创新,建设当代中国新型文化。文化创新是在既有的基础上,革故鼎新。无论广义文化的生活方式,还是狭义文化的文学艺术或思想文化,都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创造性发展。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生命。没有创新,文化就没有生命力。文化创新是在民族文化意义上的创新,质言之,是文化价值体系的创新,是核心价值观念的创新。近年来,大力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推出,就是文化创新的典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超越和创新性发展,是对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的创造性吸纳。这是典型的文化自信引领下的文化创新。
我们不仅能在文化自信引领下开展文化创新,而且能够在文化创新的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文化创新有诸多方面,包括文化价值体系、文化发展目标、文化内容构成、文化传播方式、文化结构层次的创新等。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是我们文化创新应当关注并切实践行的工作。只要我们通过大量生动的社会实践,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越性,我们就能在文化创新实践中取得有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的成果,就能增强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