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力避走入误区

2016-05-25 来源:人文岭南第60期

  电子商务在全球的发展只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事情。从1996年开始,电子商务发生了质的飞跃,成为全球性的经济现象。电子商务不仅成为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更颠覆了传统的消费者行为,将网络消费推至新的阶段。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使电子商务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进入21世纪,电子商务在中国呈井喷发展之势。三网合一使电视用户进入网络系统,扩大了网络消费群体;网络宽带提速,进一步方便用户的使用,提高了网购效率;移动网络快速普及与更新换代,扩大了电子商务的辐射范围,进一步激发了居民的网络消费热情,增强了电子商务对消费者行为的引导力;微信、微博等各种社交网站,以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为电子商务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网络消费渠道;云计算提升了电子商务大规模面对消费者的服务能力,降低网络消费成本;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信息、支付、物流、配送等服务领域的水平,促进电子商务模式进一步创新。 

  电子商务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有利于拓展商业空间和提高交易效率,有利于工业企业实现柔性化的大规模生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推进商品流通业的巨大变革,还直接推进物流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的变革,以及由这些产业变革引发的产业融合。电子商务在虚拟空间的无限延展性,对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产生巨大的冲击,有利于打破人为的市场分割,加速区域经济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电子商务是“互联网+传统行业”最成功的领域之一,对于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解决社会就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电子商务不仅促进商品流通产业变革,更推动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深化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商品、资金、信息等市场全要素的无障碍流动,促进形成城乡一体化全社会覆盖的商品流通体系。电子商务促进商品流通业从产品的交易者向生产的组织者转变,从市场的接受者向消费的引导者转变,从价值的实现者向价值的提升者转变,使商品流通业成为引领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扩大内需以及保障经济运行速度、效益和质量的先导。 

  电子商务彻底改变了商品流通业的营销模式。实体商店加速转型,线上线下又同时出现融合趋势。一方面,像淘宝、京东商城、唯品会等电子商务平台商和垂直商,逐渐与传统商品流通企业成鼎立竞争之势;另一方面,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O2O渐成电子商务的主流模式,实体店的优势又得以充分发挥。 

  电子商务使商品流通产业链向两端延伸。电子商务有利于商家和厂家联手针对消费市场需求变动的即期信息,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计划,既使产业链由商品流通向生产环节延伸,也使生产环节向中间环节延伸。在电子商务井喷式发展的促动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动嵌入供应链管理的意识逐渐增强,一些先进的物流企业进而由物流服务提供商蜕变为供应链管理服务提供商,不仅扩大物流服务的领域,更从客观上大大缩短生产与消费的距离,整体上提高全社会生产率。 

  总之,电子商务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电子交易方式或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甚至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全新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并非“万应灵丹” 

  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关乎到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需要作出理性思考。 

  电子商务不是发展经济的“万应灵丹”。电子商务虽然可以创造较大的价值,产生较大的效益,但是电子商务和任何一种生产方式或商业模式一样,都不是万能的,“触电”不能必然盈利。电子商务与传统模式相比,不仅同样需要科学管理和精明经营,它还要求更专业、更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同样必须面对市场经济无情的大浪淘沙,尽管有阿里巴巴、腾讯等成功案例,但亏损者和失败者不计其数。不顾市场规律,动辄盲目鼓动企业去“触电”、“触网”,多半是一厢情愿的“瞎指挥”。况且,电子商务是否是拉动消费的最佳模式,也值得深思。设想网购一旦成为绝对的消费模式,城市是否还能维持其发展的活力? 

  电子商务目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存量的迁移,而非增量的扩大。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同比增长32.5%2014年同比增长49.7%,可谓发展迅猛;但是,2013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只占到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9%2014年达到10.6%2012年中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同比增长12.1%201311.5%2014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并没有因为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增加,反而有所下降。由此可以判断,当此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之时,线下的传统交易和传统消费在绝对数量上仍然占据主流,因此不能轻言传统模式的衰落,而将传统模式视为与“线上”相辅相成的“线下”模式,可能更符合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律。目前阶段,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迅速取代了传统商业模式的存量,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模式的减量,但是对经济增量的贡献尚不突出。从积极面看电子商务,正好说明电子商务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电子商务本身不是独立的产业。将电子商务局限于商业甚至零售业,则无视其强大的渗透力。电子商务可以渗透到多种产业,为多种产业服务,促进多种产业融合,引导不同产业以新的组织方式生成新的产业链,从而产生新的生产力,增加新的就业机会。目前国内商业领域的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较好,但是在生产制造领域发展滞后,小微企业的电子商务更为薄弱。把电子商务视为“新兴产业”或者“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不准确,是对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误读。如果将电子商务视为一种“产业”甚至“战略性新兴产业”,则会误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贻误实体经济。把主要从事网上交易的一群电商强拉在一起而凑成的所谓“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作者系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关键词:电子商务;产业;商品流通业;发展;物流;网络消费;交易;传统模式;商业模式;消费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梁润桦)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