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元化与国际教育相互影响

2015-11-25 来源:人文岭南第56期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人、财、物、知识、信息等的跨国交流,引起国际生源竞争,促进国际教育合作,带来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促进了国家教育融入国际教育的进程。在以和平、发展、合作为时代主题的当今社会,世界各国的教育状况具体如何?有何新发展?特别是在教育理念上有何新变化?近年来,很多学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吴坚教授所著《全球教育发展新趋势》就是其中的代表性成果之一。

  在共享共荣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元化与国际教育相互影响,表现在:文化多元化促进了国际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国际教育反过来加快了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和繁荣。新技术革命对世界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在以往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世界各国更加注重科学教育。

  从信息社会的角度看,随着20世纪中期以后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加强,地球已经变成“地球村”,科技与人文在信息交流、知识交流的作用下紧密地结合起来,这种便捷的交流环境极大促进了国际教育的发展,跨国网络大学、远程教育等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国际教育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全球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教育也在或被动或主动地作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21世纪以来,世界教育向着终身化、全民化、公平化、国际化、多元化、科技化、市场化方向前进。

  教育变革的背后,蕴含着重要教育理念的变革。如何从全球化的视野,对影响范围较大、时间持久的国际教育理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和探讨,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化研究的基础性学术课题。吴坚教授在其著作中对此作了深入分析。

  一是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和全纳教育。这三个教育理念都揭示和呈现了国际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关注人的一生,向着全面化方向发展;关注全体人,向着民主化方向发展;关注个体的人,向着个性化方向发展。

  二是世界女童教育。吴坚通过对比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女童教育的状况,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女性教育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贡献远远大于男性教育,具体表现在:女童教育提高了未来女性劳动者的参与水平和女性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女童教育提升了女性素质和全民素质,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女童教育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加快全民教育实现的步伐,并以女性受教育群体的不断扩大这一事实来诠释教育的民主与公平精神。

  三是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向人类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其知识核心是掌握物质世界的规律和大自然的奥秘。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教会人类对周围物质世界的变化作出准确的事实判断;教会人类探索大自然规律的办法;教会人类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全球教育发展新趋势》一书从人类发展进程入手,展开对科学教育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早期的欧洲大学并不重视科学教育,中世纪时期科学仅仅是作为神学的一部分,产业革命后科学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是国际理解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在经历过残酷战争的创伤之后,人们渴望和平,更热爱和平,并且深刻地认识到国际理解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价值,纷纷倡导要培养国民尊重和理解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神素养,以促进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世界民主精神发展,促进国际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交流,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世界各民族的大团结。

  可见,教育发展是值得学术界深入探讨的重大理论课题。在考虑未来国际竞争的大历史背景下,国际教育的新进展值得特别重视。

  (作者单位:中国文物报社)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梁润桦)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