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建构国民记忆之根本

2015-05-29 来源:人文岭南第50期

  银河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徐松荣的近著《晚清改革——专论汇编》、《近代人物——专论与传记》和《近现代历史与人物——研究论集》,三部著作聚焦近代史领域里的诸多关键问题,或以问题为导向研究重要历史事件,或以重要人物为中心,深入研究晚清以来的重要历史事件,阐释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走进历史现场。

  近代史研究是中国史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综观徐松荣此次结集出版的三部著作,大致有以下几点特征。

  史学家的使命,从来不应该趋时立新,而应是“以汉还汉,以宋还宋”,去除主观,为研究论题开真知献灼见。《晚清改革——专论汇编》一书,从鸦片战争前后的社会思潮入手,对晚清70年的政治运动、关键人物和重要思潮进行条分缕析,不仅力图深入挖掘政治运动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其结果,还通过历史人物的认知与行为以剖面的形式呈现历史的横切面,再将上述侧面纳入政治思潮发展的脉络当中,作收束。晚清改革的背景、动因、阻滞、尺度和魅力一一展现,令人在沉浸于历史画面的同时,又能够触摸历史的温度。

  实际上,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近代史的边际不断拓宽。学者个人识力、时间毕竟有限,因此做专而精的研究反而是一个明智之选。徐松荣以“晚清改革”为中心,将相关人与事放在当时的历史空间内进行考察,有利于推进近代史研究走向深入,其对“晚清改革”的研究,读起来也令人有大快朵颐之感。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结果,研究历史,既不能也不可能绕过人物。徐松荣的三部著作,多以人物为关键,如魏源、曾国藩、李鸿章、梁启超、孙中山,等等,皆为近现代史上名噪一时的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徐松荣的研究,皆以抓关键人物的关键事功为切入点。此种方法,不仅可以准确把握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还可以了解研究对象在当时社会中的主要角色,从而抓住研究侧重。

  综观徐松荣的三部著作,可以发现,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近现代人物为中心,围绕人物,发现问题,比对史料,寻找线索,重估意义。将人物研究放在首位,既是徐松荣的兴趣所在,也有纲举目张之意,人物恰如历史发展中的经纬和脉络,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编织着各种历史,因此,通过人物研究发现历史真相,揭开个中因缘际会,还原史实,才能让真实的历史流传,史学才能成为建构国民记忆和维系民族传承的根本。

  如今学者从事史学研究,条件已大为改善,然而真正的史学研究,其间甘苦不足为外人道。历史研究不仅是延续一国记忆的需要,也是涵养一个国家反思能力的载体,是为史学研究的真意。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梁润桦)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