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双区驱动、双城联动’,增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突出了“双区驱动”“双城联动”的前导作用和引擎功能。“双城联动”作为广州未来发展的“点金术”,不仅对广州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广州履行“双区驱动”责任担当、践行国家中心城市主体责任的必然要求。今后的工作中应把“双城联动”变成实际行动,增强“双城”在区域发展中的核心引擎功能。
深刻领会和切实贯彻国家的战略意图和战略部署。推进“双城联动”不仅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必然结果,也是党中央对广州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广州未来的发展红利。推进“双城联动”,既能激发广州、深圳的发展活力与核心引擎功能,也能激发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发展活力。推进“双城联动”是共同发展,彼此成就。因此,需要从区域发展需求和国家战略层面真正领会“1+1>2”的道理。
脚踏实地促进“双城联动”。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完成的是党中央赋予的独特使命与要求。深圳的存在,既是广州之利,也是广州之幸。换言之,在一个城市相互接壤、产业无缝对接、彼此联系紧密的城市群里,广州和深圳到底是单打独斗、双峰对峙、渐行渐远,还是双城联动、优势互补、共谋发展?这个答案是不难得出的。当今世界是城市群、城市圈共同依存、共同发展的竞合时代。在“双区驱动”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推进“双城联动”,不仅是国家战略的发展需求,也是广州、深圳的发展需求。“双城”需要真心实意,相向而行,互动互促。
确立“双城联动”的顶层设计和协同思维。要下好下实“双城联动”这盘大棋,“双城”要构建包容的顶层设计,广深双方要在发展战略的协调和区域分工的互补上形成战略共识,构建彼此认同的合理公平的竞合机制。广深双方不应过于追求个体优势、城市排位,而是要扎扎实实有所作为,共同谱写新时代的“双城记”。
“双城”要处理好平衡发展和重点发展的关系,破除平均心态,充分体现打造“双城联动”格局的战略意图。就广州而言,既要发挥各区的积极性,推进各区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也要明确未来广州发展的重点区域。广州各老城区发展的业态、空间等已相对饱和,但南沙新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南沙新区既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也是广州离深圳和港澳最近的地区,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广州下一步应重点布局和发展南沙新区,使广州发展获得“倍增效应”,借助南沙新区发挥“三区一中心”定位,促进广州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引擎的作用。广州可以在南沙新区建立“穗深合作产业园”来具体推进“双城联动”,通过政策对接、平台建设、产业布局、基建加速、服务配套等多方面供给,加快南沙的建设和发展速度,在打造新广州的同时,形成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增长极。
落实推进“双城联动”的实际举措。推进“双城联动”不能仅停留在思想认识层面和规划文件中,必须要有具体的举措和实际的抓手。广州采取积极措施,将“双城”已经签订的广州深圳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落到实处。应建立常态化的“双城”互动和协商机制,鼓励有合作基础的区建立“穗深合作产业园”,主动承接深圳的技术和产业转移。广州可与深圳合作,利用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以南沙新区作为试点吸引深圳高端创新团队和人才,共同打造和融入“双区驱动”“双城联动”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全流通大格局。这既有助于缓解深圳的公共服务压力,又可以帮助广州南沙提升人才集聚能力。此外,广州和深圳应加强合作,利用技术、人才、产业等资源,共同引进高端创新团队,引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共同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BKS116)研究成果)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