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国内公办中小学教育集团发展快速。教育集团作为一种特殊的办学模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集团成员学校教育理念、治理模式、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共享、互通、合作、共生,促进了共同体内乃至区域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发展。公办中小学教育集团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指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从立德树人的整体性视角出发,有效发挥公办教育集团办学优势,统筹设计与安排覆盖中小学不同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评价、实施保障条件等方面的组织管理和资源整合一体化,形成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有机高效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然而,公办中小学教育集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方面存在系列问题,迫切需要在内部治理和资源共享等领域实现突破。
加强组织领导
目前,教育集团集中管理的优势尚未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领导格局还不完善,学校主体责任不够明确;一体化的理念观念有待更新,或者只停留在理念层面而缺乏可操作措施,不能很好回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因此,必须加强一体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是要落实教育集团党委(支部)一体化建设的主体责任。完善集团总校及各成员学校一体化建设组织架构,加强党团(少先队)建设,推动新时代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行政沟通机制、个体沟通机制、学术沟通机制,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二是建立健全教育集团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领导体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建立集团总校和各成员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主抓,各成员学校分管领导、德育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分工合作。集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开展理论学习、教学观摩、集体备课,凝聚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合力。
完善课程体系
教育集团统筹规划优势目前尚未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的整体设计精细度不高;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高低学段教学内容错位、缺位、重复,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高低学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的衔接不够。因此,必须建构教育集团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从立德树人的整体性视角出发,统筹设计和整体安排不同学段、不同类型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体现各学段的差异性、关联性,打造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有机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还要改革教育集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方式。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行活动型教学,初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围绕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世界等开展生活化教学,深度挖掘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发挥所有课程和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教学活动要对照目标、对照学情、对照经验,注重不同学段的教学衔接。开展主题团队活动,设计科学性、开放性、启发性问题,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真正超越教材、超越课堂,形成立体化、协同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
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目前,教育集团资源配置优势尚未充分体现,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兼职化,中学教师队伍边缘化;学段内和学段间交流互动不足,各方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合力有待增强。因此,必须加强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教师队伍。
首先,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配置比例。教育集团在每年人事招聘中,应充分统筹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配备要求,完善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编制保障。中学配齐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小学低、中年级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小学高年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以专职为主,逐步提升小学专职配备比例。集团层面统筹协调内外资源,探索实行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走校制度和特聘教师制度。其次,要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教育集团要从人才引进、管理制度、专业素养提升、专业团队建设、专业培训等方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建立专业发展途径。建立健全集团中小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发挥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示范带动作用;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集团内学校间互动交流,开展参观考察调研。
创新评价机制
教育集团学段衔接优势目前尚未充分体现。集团层面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指引,对评价的思考定位有偏差,评价目标狭窄,评价标准参差不齐,评价方式单一,难以体现学生、教师评价的学段连贯性、主体多元性和育人作用的针对性。因此,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评价机制。
首先,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教育集团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树立新时代的评价理念,确定科学的评价目标,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运用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动态监测和客观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同信息技术融合,构建符合集团化办学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
其次,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评价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及评价要充分遵循人类认知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时代社会要求,结合连续性和阶段性规律,考察学生是否接受和认同教师传授的思想政治观点及相关理论,是否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是否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再次,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价机制。在集团层面制定与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特点相匹配的岗位职责和评价标准,突出课堂教学兼顾社会实践活动等多场景综合评价的育人实效导向。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各学段衔接的组织管理制度、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制度,不同学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同的绩效考核、评优评先制度;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形成全面的工作格局
目前,教育集团互通共享优势尚未有效体现,沟通协商渠道不畅通,学校、家庭、社会交流互动不充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媒体互动等不丰富,全员、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尚未形成。因此,必须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工作格局。
一是要加强与家庭的协同。教育集团要引导家庭配合学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不同阶段的心理冲突、情感焦虑、接受和内化等情况,配合学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支持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劳动教育和职业体验教育,讲好“人生第一课”,共同担负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二是要加强与社会的协同。教育集团借助办学规模优势,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社会机构和组织的联动,利用教育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资源,以及高校、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学术团体和社会实践基地资源,整合富有时代性、地域特色的教育教学素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等有机融合。
总之,公办中小学教育集团在推动区域和学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只有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主体协同,推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系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2020年度规划课题“新时代公办教育集团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同步化一体化研究”阶段性成果)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