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广州处于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第一梯队,要将发展数字经济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衔接,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助于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近年来,广州新型智库专家围绕提升数据要素转化能力、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建设、数字经济背景下工业互联网促进产业链现代化升级等方面建言献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多措并举建设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
◇覃剑
当前,数字经济作为经济的新兴领域、支撑力量和增长引擎,始终保持蓬勃发展态势,规模总量持续快速扩张。广州紧跟数字中国建设步伐,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数字化不断注入新活力,大幅提升了数字治理能力,数字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达到新高度。面向“十四五”时期,广州明确提出建设“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的目标,这是顺应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态势、立足广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和优势作出的决定。未来,加快实现这一目标要顺应发展新趋势新要求,找准关键发力点,在持续提升广州数字经济引领能力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建设战略性数字基础设施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正处在加速发展阶段,国家从多个方面谋划布局建设战略性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平台。广州应牢牢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发挥信息枢纽、门户枢纽、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优势,积极争取和承担建设更多国家级战略数字基础设施,努力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承担更大使命,为增强数字经济发展中长期爆发力和竞争力蓄势蓄力。
首先,围绕数字技术,在量子通信、海量存储、网络安全等领域,积极争取布局建设前沿信息技术类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次,围绕数据传输与安全,加快建设国家新型网络交换中心、工业互联网交换中心、国家密码应用和创新示范区等。最后,围绕算力算法,加快布局建设国家级行业计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和前沿计算中心,不断巩固全国信息枢纽地位,为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引领国际数据资源配置
现阶段,全球海量数据持续大爆发。在此背景下,如何将这些海量涌现的数据要素资源通过数据要素市场进行合理配置并注入实体经济当中,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目前,美国及欧洲国家都十分重视对数据资源的保护开发,我国也明确提出要把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以及数据安全保护与开发利用。广州应抢抓机遇,及早谋划布局建设国际数据资源配置中心,要以重点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广州数据交易平台为牵引,完善链接全球的数据信息网络,引进全球数据技术和服务功能性机构,增强数据存储、数据计算、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安全等数据服务产业链协同发展能力,率先探索数据要素资源价值发现机制、价格生成机制、标准确定机制、产权界定机制、交易规则机制等,着力打造全球可信赖、具有风向标作用的数据要素市场。
争先数字技术创新领域
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数字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最活跃的领域。《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都会发布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在2019—2021年公布的30项突破性技术中,有15项为数字技术,分别为灵巧机器人、可穿戴心电仪、流利对话的AI助手、数字货币、人工智能发现分子、超级星座卫星、量子计算机、微型人工智能、GPT-3、多技能AI、TikTok推荐算法、数据信托、远程技术、超高精度定位、数字接触追踪。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建立在数字新技术基础上的产业创新、商业创新和组织创新也在加速推进。为主动响应全球数字创新浪潮,广州应以数字关键技术创新、数字场景应用创新、数字商业应用创新为三大战略着力点,全方位、多层次培养数字创新型、数字应用型、数字技能型人才,加快培育引进数字技术创新、数字应用创新的核心企业和服务机构,打好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与全球领先数字技术观察和研发机构合作,积极跟踪数字技术演进前沿动态,结合经济发展特征和优势加快推进数字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打造国际数字贸易中心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数字贸易日趋活跃。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一项调查,自2008年以来,全球商品贸易趋于平缓或下降,而以数据流为表征的数据跨境流动和数字贸易却持续增长,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已超过货物贸易。
在此背景下,广州未来要持续巩固国际商贸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地位,适应全球贸易发展新趋势,加快推动传统商贸业数字化,抢先挖掘数字贸易金矿,打造国际数字贸易中心。一是要推进贸易设施数字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信息技术,加快建设支撑数字贸易需要的新型贸易设施,全面推进流通设施、机场港口、物流园区、会展场馆数字化升级。二是实现贸易方式数字化,持续巩固跨境电商优势,着力培育引进数字贸易创新与服务功能性机构和平台,探索建设数字化贸易新场景,积极在数字采购、数字支付和数字结算等领域开展先行示范。三是促进贸易对象数字化,发挥天河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和南沙自贸试验区等特殊功能区体制机制优势,争取建设面向全球数据流动的开放环境,积极探索发展数字要素、数字内容和数字服务贸易新业态。
持续推动数字金融发展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渗透和应用,数字金融、金融科技发展十分迅猛、创新异常活跃。纽约、伦敦、上海等国际金融中心纷纷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发展,以抢占数字时代金融发展新高地。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金融科技的发展目标思路和主要任务。
在全球金融中心体系中,广州的金融地位尤其是科技金融地位日益巩固,未来要保持持续上升势头,就必须以“数字+金融”和“金融+数字”为主线,抢抓机遇加快推动金融机构使用数字技术重塑业务流程、创新产品服务和精准开拓市场,规范发展各类科技金融机构、金融技术机构、虚拟金融机构、开放金融机构、平台金融机构等新兴金融机构,把广州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和数字金融中心。一要加快推动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化,利用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快推动金融机构经营网点设施数字化升级,鼓励金融机构使用人工智能终端更好提供金融服务,促进结算、支付、交易、数据等系统数字化、智能化。二要推动金融机构和数字企业在产品设计、运营管理、服务营销、终端应用、数字共享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提升金融机构精准服务效率,降低金融机构经营风险。三要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鼓励高科技企业依托自身技术和数据等优势、传统金融机构依托自身市场和品牌等优势,投资设立新兴科技金融公司和金融科技机构及服务平台,大力发展金融新产业新业态。
(作者单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
数据要素赋能地方政府智慧治理
◇程风雨
在党的领导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探索智慧治理实践,以期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更好为人民服务。但如何将积累的数据转化为生产力,解决政府供给公共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已成为地方政府提升智慧治理能力必须突破的瓶颈。
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建设面临挑战
数据治理工程建设效率有待提高。在5G时代背景下,为了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数据需求,要建立许多数据中心,以加快数据信息的采集速度。因此,很多城市开始在市内修建数据中心工程,以期加快城市发展速度。但数据中心的建设不能一概而论,要因地制宜,很多城市只需建立一些小型中转站或者信息共享平台,便可以满足智慧城市的发展要求。如果盲目建立大型数据中心工程,不仅会浪费大量资源、“大材小用”,也无法发挥出其建设初期的价值,影响到人们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信心。当前,数字新技术与智慧治理结构性错位依然较为明显。
对数据资源作用存在认知偏差。数字经济发展是打开智慧城市模式的关键钥匙,但是数据并不等同于能力。许多城市规划者会将数据掌握能力与经济发展能力画等号,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过度追求数据的存储。例如,有一些未在网络上共享的数据,如企业发展数据、财务规划数据等,可以通过交易方式获取,导致网络交易黑市的出现,干扰了正常的市场交易,带来许多问题,威胁到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信息安全性。因此,我们应正确看待数据资源的作用力,注重数据安全性,不盲目追求数据的存储数量。
数字商业模式运作仍有较多短板。数字经济时代,“流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企业为获取更多的“流量”,会选用网页推送广告的商业模式,无论是用户有意还是无意点入,都会带来一些“流量经济”。许多企业效仿这种商业模式来增加“流量经济”。但从长期的应用情况来看,这种模式会增加用户的反感度,使数据获取的成本不断增加,不利于高质量数据的获得,阻碍数字经济的长期发展。
着力提升地方政府智慧治理能力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智慧治理能力的进阶路径。广州自2019年高起点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通过全力打造“穗”系列政务品牌,助力广州公共服务高效化、社会治理精准化、政府决策科学化。通过分析全球智慧治理较为领先城市的经验,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阶梯理论。当前,地方政府要突破数据要素转化的发展瓶颈,应坚持“用现实活化理论”,在实事求是评估自身所处发展阶段及其资源约束的基础上,科学认识数据要素的技术经济特征及市场属性,因地制宜规划智慧治理能力的进阶路径,以问题为导向,自下而上、有步骤地提升智慧治理能力。
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导向,拓宽数据信息的采集渠道。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种类繁多、基数庞大的数据支持,只依靠传统的信息采集途径很难满足发展要求。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数据信息的采集质量和数量要求较高,也对数据信息的细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拓宽数据信息的采集渠道,提升所采集数据的丰富性,从而为完善智慧城市系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因此,在原有途径基础上,可以增加移动客户端、网络终端设备、网站上传数据等途径,同时要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实现基础数据交换和交流,丰富数据信息采集结果的完整性。
利用数字经济,提升智慧城市生态模式的可控性。做好智慧城市生态模式的调控工作,有助于满足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营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现阶段,在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居民生活也进入了高度智能化的状态,生活便利度大大提升。因此,为更好地提升城市系统的生态属性,要积极探索满足智慧城市发展所需的生态模式,利用数字经济的应用优势,开展城市天气预警、资源信息统筹、自然景观优化分布等,找到绿化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以此为基础展开智慧城市的系统部署,形成稳定的发展体系,提升智慧城市发展过程的可靠性。
紧跟市场变化,提升智慧城市发展模式的适应度。基于市场发展趋势进行调整,可以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适用性,增强智慧城市发展模式的灵活性。在经济收入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的侧重点开始向旅游、金融交易、电子商务等方面转变。因此,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也应随人们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数字经济发展要积极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加快智慧城市的发展速度。
搭建智慧治理平台,破解政务服务难题。伴随我国地方政府对营商环境的日益重视,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化解部门分割、政企分割等影响政务服务效率的问题,成为各地智慧治理的重要任务。但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环节众多,千头万绪,单纯依靠行政主管部门往往很难找准智慧治理的突破口。因此,要创建多元治理模式,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寻求智慧治理合作伙伴,充分把握技术供应商的业务需求与数据安全间的平衡,积极搭建智慧治理平台。
(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广州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研究”(2021GZQN0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
工业互联网推动广州产业链优化升级
◇左文明 丘心心
工业互联网是各国工业战略的重要内容,被认为是工业智能化的基石。全球多个国家制定国家级战略,以推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发展。亚太地区有望成为工业互联网领域最大市场。广州作为我国重要中心城市和制造产业聚集地,要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对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广州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和挑战
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发展格局对制造业产业链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业互联网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型基础设施。广州作为传统制造产业聚集地,现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发展不均衡,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参差不齐。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比例达40%,已基本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体系。但广州在汽车制造、智能家居、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箱包皮具、珠宝首饰、食品饮料等行业的数字化发展存在差距,且多数中小企业内网数字化、网络化基础薄弱,尚未完成基础设备数字化改造,并因无法承受高昂成本而缺乏数字化转型动力,影响工业数据的采集、传输及运用,造成产业供应链建设面临着数据鸿沟、信息孤岛等问题。
第二,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居全国前列,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广州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工业互联网生态资源居全国前列。广州先后引进了树根互联、海尔科技等20多家国内知名平台,培育了中船互联、博依特、盖特等一批行业领先平台。但目前国产工业基础设施的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如芯片、伺服电机、减速器、驱动器等。
第三,工业产业需求呈现多样化和碎片化特征,数据难以互联互通。数量众多、需要升级的中小型制造企业的需求较碎片化,人工智能应用于制造业企业,为其“量身定制”的经济成本比较高。同时,还存在设备互联互通难的问题,同一生产线可能涉及多种不同的设备协议,难以互相连接并实现来自平台的控制。另外,行业标准有待完善,工业现场目前的数据通信标准通常不兼容,如目前在工业界常见的通信协议达20多种,造成企业间的数据不能互联互通,无法满足人工智能技术对优化建模数据量的基本需求。
构建系统性策略框架
全力推进产业链现代化不仅是应对国际形势变化下的产业变革风险与挑战的必要举措,更是我国产业发展和升级的必然选择。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工业互联网利用数字技术发挥工业数据价值以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优化生产组织模式与产业生态,成为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工业互联网促进产业链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平台、产业、生态层面递进式把握工业互联网实践中的科学问题,构建工业互联网促进广州产业链现代化的系统性策略框架。
第一,在产业异质性前提下重点关注面向广州特色产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目前,广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按照服务对象及应用领域可以分为三类:运用于设备资产的管理与运营的资产优化平台;运用于要素资源的组织与调度的资源配置平台;提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基础性/通用性服务的通用使能平台。不同产业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需求有所差异,因此广州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需要结合原有产业布局和发展基础,发挥广州特色产业优势,包括汽车、家居、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新能源等产业,以提升广州主导产业、重点产业的竞争力为导向,着力打造面向广州特色产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连接设计、生产、物流、供应链管理等各类制造资源,开展面向不同场景的应用创新,全面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广州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行业共生共赢。
第二,数字经济背景下5G赋能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提升,推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5G+工业互联网”对于加快产业链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5G网络灵活接入、超高带宽、高可靠等特性使其成为新的产业变量,结合边缘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赋能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提升。应联动产、学、研各界力量,促进广州“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充分利用5G对于安全有效的工业大数据采集和数据接入带来的增益。5G赋能供需多边主体实现基于平台的有效连接和高效协同,通过数据共通共享以提升产业链多主体价值共创能力。同时,还要加速“5G+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加强“5G+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在5G标准逐步完善、“5G+工业互联网”应用逐步成熟过程中,加速“5G+工业互联网”技术标准及各细分行业子标准的制定。此外,还要加快广州“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落地实施。终端厂商、传统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等企业间应通力合作,推动目前较为成熟的融合应用场景先行先用,打造标杆应用,带动规模化部署。
第三,工业互联网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业务协同、信息协同、价值增值协同。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协调统筹企业从产品研发、制造到服务的全过程,实现业务协同。加快推动工业企业设备上云、业务上云,系统垂直贯通经营管理和生产控制领域,横向打通产供销各环节,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降本提质增效。加快构建跨部门、跨产业的信息协同机制。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共享,着力解决目前信息共享存在的信息成本问题、信息安全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企业之间的信任问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效率。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价值增值协同。降低产业链供应链各企业间的协同成本以提高利润,实现价值增值,并合理分配产业链供应链中各企业的利益,促进良性循环和协同共赢。
第四,工业互联网推动产业互联,发挥产业虚拟集聚效应,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借助工业互联网实现产业集聚的信息化升级,使产业集聚打破对地理空间临近的依赖,推动产业集聚从原来的地理空间集聚发展为以网络平台为载体的虚拟集聚。提高跨界融合、资源配置和协同能力,驱动信息网络空间上邻近的经济行为主体通过竞合以互动培育和激发创新。进一步优化广州的工业互联网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区域内在要素和区域间的关联带动作用,缩小各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协调产业集聚中心区域与外围区域的关系,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第五,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价值网络,促进工业互联网生态化发展。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企业、互联网企业、政府部门、第三方机构等多方参与者的价值共创。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由“平台核心”到“链聚”再到“网聚”,实现工业互联网整体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及稳定发展。着力解决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系统运行中的价值流动与价值分配问题,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价值网络。从信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四个维度,把握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系统价值流动的网络协同组织机制,全面提升价值流动效率,实现整体生态的价值增值和价值共赢。加强工业互联网生态化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的有效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打造完善的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等生态服务体系,驱动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强化平台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系统优势性和系统恢复能力,提升生态化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广州数字商务与智慧供应链研究基地、华南理工大学电子商务系;华南理工大学电子商务系)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