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文化流行于广东、香港、澳门、广西东南部以及海外粤语华人社区。近年来,以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和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为代表的科研单位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广府文化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深入研究,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以及广州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为更好地推进广府文化的传承、创新、应用及其在海内外的传播,笔者整理了广府文化近几年的研究成果。
第一,《广州大典》的编纂与相关民国文献的研究。2017年,《广州大典》民国文献编辑工作正式开启,《广州大典》二期工程被定名为《广州大典》(民国篇)。2018年“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华作题为“携手共进推动民国文献保护工作”的主旨报告,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平清作题为“地方性民国文献整理编纂的实践探讨——以〈广州大典〉(民国篇)为例”的发言。
第二,广府文化海外传播的研究。“《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专题研究”资助项目对这一方向多有倾斜,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海外藏广州文献的搜集与考编上。例如,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纪德君整理汇编广州“海丝之路”文学资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副院长陈恩维研究近代传教士中文报刊的文体,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子搜集了民国时期广州华侨文献等。
第三,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近三年,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等科研单位相关研究人员着力于对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谱系的梳理,旨在“留住手艺”。由纪德君等学者主编的《广府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研究》(第一辑)已于2021年8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对牙雕、端砚、灰塑、石湾陶塑、广彩瓷、粤剧等六项国家(世界)级非遗传承人进行口述史访谈。据悉,该系列图书第二辑将涵盖古琴艺术(岭南派)、广东醒狮、龙舟说唱、粤绣、佛山木版年画、广东剪纸、广州玉雕、广州榄雕、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等。两辑口述史的出版试图揭示岭南传统艺术的地域特色、文化生态、审美风格及其丰富的文化意蕴,深化人民群众对岭南传统艺术特征的认识。此外,在广府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上,广州大学教授马达等学者对粤曲和私伙局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以深入的个案研究,提出粤曲与私伙局的保护、发展及传承的方法和路径,具有实践意义。广州大学教授杨晓旗和胡大芬对广绣保护与传承的研究,探讨了广绣的色彩艺术、语言表现艺术、艺术流变和美学价值,对于广绣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着力探索如何利用广府文化资源的路径,促进广府文化建设与相关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广府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研究》 纪德君/供图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