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画派在艺术传播中展现文化自信

2022-01-26 来源:人文岭南第120期

  新时代的中国艺术家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中,传播了中华文化,发挥了艺术在文化交往中的积极作用,也体现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胡江作为华人画家、岭南画派的传人之一,在广州、珠海、深圳、香港、澳门、台湾多地以及北美地区长期通过举办画展和艺术交流会、进行讲学等方式,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别于单向度自说自话的传播,他的艺术传播属于双向的对话式传播。笔者有幸成为胡江的学生,见证了他在北美地区进行艺术交流的努力和积淀。

  艺术风格:岭南画派山水画与北美风景画的碰撞

  岭南画派闻名于世,以折中中西、融合古今的特色在国际舞台展现着文化自信。在折中中西方面,岭南画派山水画倡导师法自然,注重回归山水田园,实地写生,在传统山水画基础上,又取法西画之长,如水彩画的光影特色。

  岭南画派发源于广州市海珠区的“十香园”,这座安静的小院子建于1856年前后,是晚清广东著名画家居巢、居廉的故居。岭南画派创始人“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作为居巢、居廉的学生,以革新传统绘画为己任,创立岭南画派。在之后的百年间,方人定、赵少昂、黎雄才、司徒奇、杨善深、关山月等多名岭南画派继承人也作为中外驰名的艺术家,活跃在中国、国际画坛,为独具特色的岭南画派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北美风景画源于欧洲,17世纪宗教艺术在新教社会中失宠后,风景画作为一种独特的流派逐渐在欧洲兴起。19世纪初,风景画开始在美国艺术界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由托马斯·科尔于19世纪下半叶创立的哈德逊河画派。该画派善于捕捉如史诗般庞大壮美的风景图卷,引发对自然之美的深思。哈德逊河画派的其他艺术家,如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创作的作品更加强调自然的原始性。托马斯·莫兰在1870年对黄石河的绘画,推动了国会将黄石地区划为国家公园。

  20世纪开始,更多风景画中融入了人的元素,城市房屋丰富了风景画的发展。例如,奥尔巴尼的艺术与历史学会博物馆的哈德逊河画派展览,展出了包括托马斯·科尔、弗雷德里克·丘奇、弗朗西斯·克罗普西、阿舍·杜兰德等画家的90余幅精品。从中可以看到,随着时代变迁,画家笔下的风景有了乡村到城市的变化,体现了社会工业化的进程,而画家笔下的风景从本土到远游的异域风景也发生了变化,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艺术家多元交流经历的变化,画家笔下的作品也随之丰富起来。托马斯·科尔曾远赴欧洲写生作画,后回到纽约,他的画作中体现了和谐的人文与自然的结合,是纽约州历史和社会的重要写照。笔者在参观该展时,借由这些画作感受到了山河的澎湃,光影的流动,简单的和谐,被自然以及艺术家的灵感和创造力折服。

  以上两种艺术形式都重视写实山水的自然之美,有光影的特色。在风格表达方面,岭南画派的山水空灵清透、气韵雄奇;北美风景画的山水雄浑磅礴、色彩浓重。难能可贵的是,胡江的作品兼容并包,根植于传统岭南画派的山水风格,也有如北美风景画一般的气派和光影效果。这可能有如下多个原因。第一,他曾师从北派画家李宝林,进而融入了北派的大气磅礴。第二,他与其老师陈金章一样,都十分重视写生训练。第三,得益于他早年雕塑的功底,其作品中对结构、空间的把控十分精准。第四,他有多次在北美写生的经历,与托马斯·科尔一样,每次出行后的创作都会加入新元素,风格也会有所改变。基于对岭南画派的深刻理解,同时受到北美风景画的影响,胡江的画作特别是北美写生的一系列作品在融合中得到升华,在北美山水间走出了中国风。

  艺术交流:岭南画派画家艺术在全球发展

  岭南画派山水画与北美风景画随着旅美华人艺术家的交流,不断发生着碰撞与演化。早年间的艺术交流以留学生和单向传播为主,取法西画,取长补短,融会贯通。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在日本留学期间,从西方绘画中学习了写生素描和透视等技法,并将其融入了传统中国画中。

  新中国成立后,艺术的交流形式逐渐丰富起来,由单向传播转向多元传播,短期的艺术交流活动逐渐增多,以艺术展览、讲学交流为主。例如,1931年,高奇峰的作品在比利时万国博览会的国际艺术展览上获得最优等奖,他也因此名扬海外。赵少昂曾于196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讲学,作品曾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30多地展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中西交流更加频繁,逐渐从单向转向互动。艺术家的生活区域也更具流动性,艺术活动更多地融入社区,除了展览、讲学等艺术交流活动外,还出现了大量的媒体报道、合作画展、画集出版等。

  陈金章师从高剑父、黎雄才、关山月,早在1987年就应邀访问加拿大讲学并举办个人作品展,他参展足迹遍布全球。欧豪年师从赵少昂,于1993年成为第一个获法国巴黎大宫美术馆特别奖的中国画家。而胡江师从陈金章,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西艺术交流活动。早在2008年,他就赴意大利米兰参加《意大利—中国:爱的阳光》国际艺术邀请展。他也多次策划举办中国与华人艺术家的交流活动,2009年策划举办了暨南大学“祖国颂·暨南情”文学艺术作品展;2015年,赴美国出席美国油画协会年会活动,并应邀在美国书画研究院学术研讨会上发言;2017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参加“加拿大第二届文化艺术博览会”并获得“水墨创意奖”;2018年,他的国画作品参加美国“《天下华人》杂志创刊二十周年艺术作品展”;2019年11月,策划并参加了在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举办的暨南大学“翰墨·侨情——海内外华人名家书画作品邀请展”,并主编了《翰墨·侨情——海内外名家书画作品集》。这些全球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国画家的艺术风骨,展现了民族自信。

  艺术融合:技法和内容

  早在18—20世纪,广州的外销画就风靡全球。《大英图书馆特藏中国清代外销画精华》中肯定了外销画中对“清代广东经济、文化、军事、政治、宗教、艺术、风俗等”内容的珍贵记录。著名的外销画画家林呱、蒲呱等人,以西方的油画笔法勾勒了大量的中国风貌,一时引发全球的中国热。林呱的《老人头像》曾入选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展,成为最早在欧洲画展亮相的中国画家。

  胡江还做了另一种尝试:用中国水墨笔法,描绘西方典型风貌和标志性建筑。这种技法和内容上中西融会,在国际艺术交流和合作中展现锋芒,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在北美山水画中走出一条中国风道路并非易事,在艺术教育和艺展交流方面达成双向对话已经十分不易,能得到市场肯定更是难得。胡江等众多画家的创作与交流是中国水墨传播到五湖四海的积极实践。

  从北美风景画和岭南画派的艺术碰撞与交融,以及艺术家的创作与交流中,我们看到了新时代中国艺术家在国际交流中展现的文化自信。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梁润桦)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