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城市是以移民为基本成员的城市。在移民城市,移民成为城市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外来移民人口逐渐占到城市人口的绝大多数,因而成为我国的标志性移民城市。同时,正处于发展中的深圳移民文化也极具代表性。
深圳移民文化的来源、结构及特点
文化结构论认为,文化由表及里包含物质、制度、观念三个层面。由于深圳移民文化本身仍处于动态整合的过程中,因此,要进一步推动文化融合的进程、构建独具深圳特色的移民文化体系,必须兼具历史眼光与现实关怀,深入考察与分析其文化来源及构成特点。
1979年,宝安县改为深圳,当时人口大约35万。2020年,深圳市常住人口已超过1700万。涌入的大量移民带来了各自不同的地域文化,成为深圳移民文化的主要来源。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数量超过10万的在深外省人口来源地包括湖南、湖北、广西、四川、江西、河南、重庆、贵州、安徽、陕西、福建等。按照移民迁出地的文化划分,楚湘文化占19.23%,巴蜀文化占8.6%,桂系文化6.42%,赣文化占5.46%,中原文化占5.02%,云贵文化占2.43%,徽文化占1.51%,三秦文化占1.49%,闽南文化占1.28%。岭南文化作为广东省本土地域文化,占比超过40%。
从以上数据来看,就文化来源而言,深圳移民文化的构成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移民文化中包含的地域文化来源基本覆盖全国,同属于中华文化圈层,还呈现出鲜明的多元性与开放性特征;二是尽管深圳本身的历史文化资源不算丰厚,但就其移民文化来源而言,岭南文化仍然占比最多;三是以深圳为中心,省外地域文化比重与其和深圳的空间距离基本成正比,且以南方文化为主,这与香港作为移民城市主要融会东西方文化明显不同。此外,深圳作为全国第一座齐聚56个民族的城市,其移民文化中还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
正是由于移民带来的多种地域文化形态及文化元素在深圳这座文化“熔炉”中不断汇聚、碰撞和交融,才激发出了深圳移民文化多元、开放、包容、创新的特殊魅力,也为深圳城市文化打造了一张极具辨识度的名片。
深圳移民文化的现实张力
历经改革开放40余年的文化沉淀,深圳移民文化已颇具规模,整体水平与影响力日益提升。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对城市文化发展更加重视,城市基本公共文化需求得到了较大满足,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新时代深圳精神已深入人心,成为深圳核心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缺乏相对稳定的文化结构模式及文化体系,又基于移民文化的天然特点,使得深圳移民文化呈现出明显的现实张力。
第一,文化的流动性与无根性。移民文化的流动性源于移民本身的流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深圳移民人口一直占据绝对优势,城市具有人口高度流动的特征。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带来了各自的地域文化,使得深圳移民文化拥有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要素,不仅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而且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文化创造力,深圳由此形成了包容性极强的文化心态。但移民文化的流动性又必然影响移民文化融合过程的稳定性,以及建构自身稳定的文化结构的努力,从而使移民文化的无根性特征有所强化。当这种文化的无根性投射到移民身上时,则体现为对文化身份认同的不确定性,从而加重移民心理上的漂泊感。
第二,文化的实用性与理想性。市场机制是深圳移民文化的主要生成机制之一。深圳作为改革创新的经济特区,人们处在适者生存的社会环境中,对现实生活意义的需要显然占据了人生需求的首位。同时,无论是岭南文化、闽南文化还是赣文化,都有强调务实的传统,由此培育出了深圳人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劳动品格,也为深圳移民文化打上了注重实用性的烙印。但如果文化实用性过于发达,就可能削弱理想性文化活动的比重,反映到文化消费上可能导致“以满足现实需要为主,满足理想和精神追求的比例不大”,并使文化价值取向呈现出以实用性乃至现实功利性为主要标准的单一化趋势,从而影响人们对文化理想的追求。
第三,文化的开放性与离散性。随着大量移民的涌入,各种文化元素交融激荡、共冶一炉,成就了深圳开放、多元、并存的移民文化生态。由于深圳移民文化中的各种地域亚文化都同属于中华文化这个最大的文化圈层,使得文化冲突虽客观存在,但绝不突出。人们处在五光十色的文化氛围中,既没有执着本土文化的优越,也没有排斥外来文化的超前;既没有因崇尚传统而被斥责为保守落伍,也没有因追求现代而被讥讽为忘本求洋。深圳的文化基因里从一开始就没有抗拒和排斥异质文化的元素。“来了就是深圳人”正是深圳开放包容气象极为生动的写照,凸显了深圳移民文化成长的巨大潜力。但同时,随着中国文化整体转型的时代大背景,移民文化的开放性又可能导致内部亚文化形态及元素杂多无序,文化融合过程缺乏足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的离散性得以强化,从而导致文化涵化时间漫长、文化体系形塑难度大、文化特色难以凸显等问题。
深圳移民文化内在的张力为文化的生长提供了理论可能与现实空间,也赋予了深圳这座年轻移民城市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移民文化融合的现实困境。如今,深圳移民文化的发展已迈向新的历史阶段,必须跳出内部力量的相互牵引乃至对抗场域,革新移民文化建设的思路。
深圳移民文化的未来超越
新时代深圳移民文化要实现大发展、大超越,必须透过移民文化,通过驱动文化结构的内在互动,同时借助政府与媒体的力量,以“深耕细作”的心态与方式,努力推动多种文化形态的有机整合及多元文化元素的互补,从而以文化增殖为基础,逐渐建立起富有特色的深圳移民文化体系。
要建构以主导亚文化为基础、多元亚文化深度交融的移民文化体系。深圳这座移民之城究竟如何凝聚文化向心力,才能克服移民文化的无根性和离散性,促进移民文化价值取向的多样化?笔者认为,以某种主导文化为基础建构移民文化体系,不仅不会弱化移民文化本身的多元化特征,反而能为文化融合提供应有的带动力和感召力。就观念文化体系而言,我们亟须在中华文化的宏大格局之下,为深圳移民文化提供一个主导性的亚文化,使之以此为基础融会并涵化其他地域性亚文化。岭南文化作为广东本地文化,不仅在深圳移民文化构成中占比最大,与新时代深圳精神契合度最高,且文化特色分明、影响巨大,事实上奠定了其在深圳移民文化中的主体地位。以岭南文化为基础的主导文化涵摄下,还需要进一步推动深圳多元亚文化的深度交融。尽管这些亚文化的融合早已开始,但深圳在文化选择、移入、改造与形塑上却仍需努力。例如,可以融会岭南文化与闽南文化共有的兼容开拓的文化元素,强化深圳移民文化多元开放的文化特质;移入楚湘文化的浪漫主义元素,强化深圳移民文化的艺术特质;吸收巴蜀文化的平民性、新奇性,徽文化注重人文教化等文化元素,丰富深圳移民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人文精神内涵,从而建构起超越传统、具有原创特色的深圳移民文化观念体系,从根本上提升深圳文化竞争力,也为移民们在文化交汇中提供了一份精神归属与文化皈依。
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推动移民文化融合过程中的主导性力量,强化文化管理的系统意识,担当起弘扬多元文化、指引文化元素选择、营造移民文化融合氛围、提升移民文化层次的重任。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善于运用媒体在文化传播与整合中的特殊力量,利用大众媒体议程设置功能、培养文化意见领袖,深入推动移民文化在语言、饮食习惯、民俗、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融合实践。同时,在建设“人文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进程中,强化与港澳移民文化的常态化互动与交流,进一步推动深圳移民文化的内部整合与外部交流,有力凸显城市的文化特色与对外辐射功能,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作出应有的贡献。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