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地理学研究

2020-09-30 来源:人文岭南第106期

  回到文本: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转向

曾大兴

  文学地理学研究可以分为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所谓外部研究,就是对文学赖以产生的地理环境进行研究。我们考察文学家的地理分布,包括静态分布(出生成长之地的分布)和动态分布(迁徙流动之地的分布),考察文学作品的产生地,考察文学作品中的地名或景观的位置等,这都属于外部研究。所谓内部研究,就是对文学作品本身进行研究,即文本研究,包括研究文学作品的题材、主题、思想、情感、人物、情节、场景、意象、典故、语言、文体、叙述方式、艺术风格等。

  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不可分割

  外部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内部研究服务。考察文学家的地理分布,考察文学作品的产生地,目的是为了考察文学家所受到的地理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最终只能在文学作品中体现。离开了作品本身,外部研究就显得比较空泛。

  内部研究离不开外部研究。研究文学作品的题材、主题、思想、叙述方式、艺术风格等内容时,我们常会遇到一类问题: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题材?为什么会中意这个主题?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和情感?作品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人物、情节和场景?作家为什么会钟情于某种文体、某个意象?为什么要使用某个典故?为什么是这样一种语言、这样一种叙述方式?作品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风格?其中当然有许多原因,但是,有没有地理方面的原因?作家这样写,和作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没有关系?与作品的写作地(产生地)有没有关系?因此,对内部研究的深入,往往会联系到外部研究。离开了外部研究,内部研究往往找不到应有的答案。

  我们讲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文学和地理环境的关系。这里有三个关键词:文学、地理环境、关系。

  文学是指文学作品,对文学的研究是内部研究。地理环境是指作者曾生活过或当时所处的地理环境,对地理环境的研究是外部研究。关系是讲文学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既然是关系,就是相互作用的。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地理环境影响文学,文学也影响地理环境。第二,在研究文学的时候,既要从地理环境延伸到作品,也要由作品追踪到地理环境。以前,第一层意思强调得比较多,现在要强调第二层意思。

  有人认为,文学地理学是讲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影响,这是“影响论”。我们讲文学地理学,则讲文学和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关系论”。“影响论”是单向的、片面的。讲多了,讲过头了,就可能滑向饱受诟病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关系论”是双向的、全面的,怎么讲都不可能滑向“地理环境决定论”。

  既然地理环境和文学是互动的且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那么我们研究文学地理学,就要注意这个关系,注意它们的互动性。我们不能只讲地理环境而不讲文学,也不能只讲文学而不讲地理环境。有人说,文学地理学批评就是文本批评,我认为这种说法存在片面性。因为文学地理学批评不能不涉及环境。我给文学地理学批评下的定义是:文学地理学批评是一种运用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文本分析为主,同时兼顾文本创作与传播的地理环境文学批评实践。考察地理环境,目的在解读文本;解读文本,最终要追溯到地理环境。

  以文本研究为重心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出现了不少内部研究成果,但总体来讲,外部研究的成果还是相对较多。因此,有必要重申一下:文学地理学研究是以文学为本位的,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文学的问题。既然是以文学为本位,要解决文学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文本,要以文本研究为重心。

  对于以往外部研究的优秀成果,我们要肯定;对于今后外部研究的优秀成果,我们要欢迎。因为文学地理学的内部研究需要借鉴和使用外部研究的成果。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此。我们要把文学地理学研究的重心由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我们不能给外界一个误解,以为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就是外部研究。同时,我们要解决文学自身的问题。

  文学地理学研究如果不能解决文学自身的问题,不能解决文学研究的其他理论和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那它还称得上是一门别开生面、别具一格的学科吗?文学地理学能够作为一门学科成立,在于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能够解决其他理论和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独到之处就是用理论和方法研究文本。

  用文学地理学的方法研究文本,可以有多种路径或步骤。笔者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经验:一是分析文本中的地理要素和非地理要素。这种分析以文学研究中的“文本细读”为前提。在分析过程中,会涉及地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也会涉及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一些基本知识。二是以文本中的地理要素和非地理要素为基础,分析文本的时空结构。所谓时空结构,就是既有时间维度,更有空间维度,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做到“时空并重”。三是在要素分析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的文体、语言、修辞、叙述方式、抒情方式等方面的情况,发掘、总结和描述文本在艺术和审美上的地域特征。四是在要素分析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文本描写的人物、景观、事件、情节等内容,探讨文本在情感、思想和意义方面的地域性或地方感。这种情感、思想和意义是文本自身包含的,只要仔细研究文本自身即可获得。因此,这种探讨可以称为“还原”。五是联系作者和读者所处的时空环境,结合文本内部的时空结构,探讨文本可能有的情感、思想和意义。这种情感、思想和意义不是作者赋予的,而是读者或研究者通过想象、联想而获得的,已经超越了文本。因此,这种探讨可以称为“延伸”或“发挥”。到了这一步,可以借鉴西方空间批评和地理批评的理论与方法。也就是说,文学地理学批评既是文学批评,也可以发挥社会批评、文化批评的功能。

  第一步、第二步是分析和探讨文本的时空结构,第三步、第四步是还原文本的艺术和思想空间,第五步是重建文本的意义空间。最后强调一点,要加强文本研究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使文学地理学的文本研究不同于其他文本研究,并且高于、优于其他文本研究。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学地理学视阈下新时期以来的北京书写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会长、广州大学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梁润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