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鄂崇荣:

以文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03-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鄂崇荣长期关注民族问题研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每年都会围绕民族地区特色文化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议题提出提案。今年,他向大会提交了3份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传承昆仑文化等内容的提案。
  鄂崇荣表示,民族地区在各领域工作中不仅要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还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为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作出贡献。巍巍昆仑、雄浑祁连、滔滔黄河、滚滚长江、万里长城、民族史诗等,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成员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青海、新疆等省区是昆仑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保护传承地、核心展示区。近年来,青海和新疆紧紧依托昆仑山与昆仑文化的独特渊源,聚焦打造昆仑文化标识,推出以昆仑文化为主题的学术论坛、研讨会、文化艺术活动、旅游精品路线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中华儿女前往昆仑山、关注昆仑文化、探寻“三江源”,为打造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作出了青海和新疆贡献。
  鄂崇荣认为,当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需要各民族各地区共同作出努力。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各民族各地区可结合本地区文化禀赋,推动地域文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文化建设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提升文化亲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增进各民族情感联结,从而把中华儿女联合在一起。
  鄂崇荣以青海为例,建议加强对昆仑文化的挖掘和转化,推动昆仑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一步梳理昆仑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脉络,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故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历史注脚和理论阐释。他建议,国家层面组织一次昆仑文化的相关综合考察,邀请国内昆仑文化、神话传说、历史地理、民族宗教、文物考古及空中遥感、文化创意等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昆仑考察队,对历史文献中的昆仑和现实地理上的昆仑进行立体考察,并将其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探源的一部分,为文化润心、文化润边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工作服务。同时,他建议加强对昆仑文化文史资料的整理,挖掘包括藏族等少数民族在内的各民族儿女为中华民族大一统形成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所作出的历史贡献,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全面融入大中小学课本、研学内容以及各类博物馆、展览馆、村史馆等教育平台之中。
  鄂崇荣进一步建议,以昆仑文化考察为牵引,为国家文化公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中华民族共有符号传承创新区建设提供历史文化实物准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承载着重大使命,应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深度贯穿融入课题研究、理论阐释、智库建设等具体工作中,讲清楚中华民族大家庭“五个共同”“四个与共”的丰富内涵,不断挖掘中华民族的内生动力,聚积起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磅礴力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