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豪黄庭坚流放涪州(今涪陵区),黔州(今彭水县)安置。在一些人的意识和文章中,也许会认为他是从荆州乘船溯长江至涪陵,然后溯乌江至彭水。事实上,黄庭坚在巫山县便舍舟登岸,翻越南陵山,途经恩施、黔江等地,到达彭水县城。
高罗题写竹枝词
绍圣二年(1095年)四月十六日,施州(今恩施市)到黔州的驿道上,一大群人施施而行。人群中,施州知州张询无论是骑马,还是步行,都始终陪伴着一个带有赣鄱口音的男子。他俩一边走路,一边交谈,时而发出一串串爽朗的笑声。夕阳落山时,他们抵达此行的目的地——歌罗驿(今湖北省恩施州高罗镇)。歌罗驿位于施黔交界处,北宋年间属黔州黔江县。前些日子,驿站已收到知州张询要来歌罗驿为客人饯行的文书。一阵忙碌后,驿长安顿好来人。晚宴时,张询还特地招来巴娘弹唱助兴。几曲竹枝词后,席间一老者潸然泪下。他起身离席,若有所思地走到驿壁前,接过旁人递来的毛笔,转笔蘸墨,在墙上题写了两首竹枝词,并教巴娘们依《阳关》和《小秦王》曲调演唱:
一
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
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
二
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题词之人是黄庭坚。从此,歌罗驿因黄庭坚这个人,因为这两首竹枝词而名满天下,驿站门楣上,也多了一块历史名驿的金字招牌。(曹学佺《蜀中名胜记?黔江县》)
修史获罪贬彭水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书法大家苏轼、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皆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苏轼与黄庭坚,亦师亦友。北宋神宗年间,朝廷有以变法派王安石为首的“新党”,有以保守派司马光为首的“旧党”,还有以务实派苏轼为首的,不新不旧的“苏党”。新旧两党因变法而成党争,势同水火,随时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元祐元年(1086年),黄庭坚被选拔为神宗实录院的检讨官与集贤校理。元祐六年(1091年),《神宗实录》修撰完成,黄庭坚因编撰有功而被提升为起居舍人(皇帝秘书)。元祐八年(1093年),支持“旧党”的高太后去世,宋哲宗赵煦亲政,重新启用章惇、蔡卞等“新党”。宋哲宗与当政的变法派们,对保守派主持下编撰的《神宗实录》很是不满,找出了很多问题,责令当时参与编写的史官们逐条对证作答。黄庭坚是主要的编撰者之一,因而被限制居住在京城附近,需随时听候对证查问。
《宋史·黄庭坚传》记载:黄庭坚在《神宗实录》中,秉笔直书,写了“用铁龙爪治河,如同儿戏”的话,是主审官蔡卞首先盘问黄庭坚的问题。他回答说:我当时在北都(大名府,今北京)任学官(国子监教授),曾目睹过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一般。凡是对《神宗实录》上的问题有所查问,黄庭坚概不推诿,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黄庭坚的胆气与豪壮。
黄庭坚因此获罪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限定在今重庆市彭水自治县居住。黔州彭水曾是古涪陵县治所,位于渝东南,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西与夜郎(遵义)相邻,东与五溪(湘西)同俗,北宋属蛮荒之地。
圣旨下达时,是绍圣元年(1094年)腊月二十七日。
四海一家皆弟兄
绍圣二年(1095年)的春节,黄庭坚过得十分揪心,他一边为去彭水做准备,一边向亲朋好友道别。他给朋友写信说:“万里茫然,又不知黔州在何处?”
大哥黄大临新任越州(今浙江绍兴)司理,他对黄庭坚说:兄弟你身体不好,又遭受此劫,我放心不下。我去向朝廷申请,请求派我监送你去黔州后再去赴任。
朋友王慧先说:山谷兄,不必忧心,到时我送你去彭水。
春节过后,黄庭坚在哥哥黄大临和朋友王慧先的陪同下,悄悄地从芜湖家中出发,走陆路经河南尉氏县、许昌市,然后穿越汉江,二月末来到荆湖北路江陵县(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黄庭坚姨表妹夫李元叔安排他居住在承天寺,当时的住持智珠大师正在建造佛塔。智珠大师很仰慕黄庭坚的才华,请求他在佛塔落成后为佛塔作记,黄庭坚当即答应。在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他复官返京停留江陵时,践约作《荆南承天院记》,后因此获罪,被远谪宜州。
黄庭坚离开江陵后,乘船进入长江,溯三峡而上,抵达巫山县。从县城渡过长江,爬一百零八拐盘山路,翻越南陵山,经建始县到达施州,受到文友、施州知州张询的礼遇。停留些时日后,张询亲自送黄庭坚到黔江县歌罗驿,一起见证了两首经典诗作的问世。
《竹枝词?题歌罗驿》中所言之“鬼门关”,指的是石门关,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因两山相夹如门户而得名。“一百八盘”即今巫山县长江南岸之南陵山古道。“四十八渡水”,在今重庆市黔江区,发源于梅子关(八面山麓山王庙),现名册(栅)山河。
夜宿黔江思皇州
拜别送行的友人,离开歌罗驿,黄庭坚行走在黔江的地盘上。北宋黔州,领彭水、黔江两县,辖38寨,兼领49个羁縻州。黔江县地域广阔,有29寨之多,这些寨堡散布在今重庆黔江、彭水、石柱、酉阳、秀山,湖北宣恩、来凤、咸丰、利川和贵州沿河等地。经初步考证,黔江县鹿角寨在今彭水鹿角沱,双洪寨在今沿河洪渡镇,关门寨在今利川石门坎,石柱寨在今石柱县;木册寨元置木册司,今属宣恩县;东流寨明置东流司,今属来凤县……每寨辖今数乡或数十乡,宋代黔江县管辖范围远远大于今天的境域。(《宋史?地理志》、光绪《黔江县志》、朱圣钟《土家族地区历史经济地理规律探索》)
黄庭坚走过宣恩、来凤、咸丰,经石耶关,在马家坝渡口渡唐岩河(阿蓬江),过县坝(石城旧县)、老鹰关、黄山岭、杉木垭、插旗山到达黔江县城。
黔江是个四面皆山的小城,北倚羊(仰)头山,南向三台山,左拥酉阳山,右挽乌鸦(乌崖)山。城东有观音岩大峡谷闻名于世,城西南有沙子坝,四十八渡水(册山河)与大木溪(城北河)在此相会后,绕城东流,名七十八渡溪(黔江河)。光绪《黔江县志》载曰:“四十八渡水,在县西二十里,源出栅山,曲折流四十八湾,滩碛鳞比,舟楫不通。”
清晨,一枚淡淡的残月挂在天边,黄庭坚一行走出西门,经四十八渡水、梅子关、石塔铺、西池铺、亭子关、玉(郁)山镇、清水铺、大河铺、乾溪铺,四月二十三日抵达彭水县城。
彭水县城是北宋黔州州府所在地,黄庭坚寄居在开元寺怡思堂。开元寺位于今彭水县委大院一带,毁于宋末或元初,明朝万历初年才在郁山镇异地复建。
在彭水,黄庭坚度过了四年贬谪岁月。
(作者系重庆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