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吴滩镇,是津永乃至川渝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城镇聚落,存在着不少清代、民国时期兴建的古建筑、宅院、祠堂,体现着巴渝的山水人文特色。从位于郎家村石院子聂荣臻元帅旧居这座四合院土木建筑出来往西前行, 约摸两公里路程,就到了冲口私塾旧址。这里原是聂荣臻的外祖父唐雨初家,又名桂花屋基,少年聂荣臻在这里度过了四年多的启蒙时光。
来到冲口私塾院外,映入眼帘的是镶嵌在壁墙上醒目的“耳顺堂”江津聂氏家训,包括禁奢侈、禁淫赌、禁饮酒等,让每个前来参观的人驻足观览,轻声诵读,默记于心,成为“弘扬良好家风,传承中华文化”的生动教材。
沿一条不足十米的巷子步入,就到了私塾大门前的大院坝,只见一副笔力厚重的对联“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镌刻在大门两端,仿佛在昭示着一个世纪前开办这家乡野私塾的初心,也不难窥见少年聂荣臻当年在这里受到的幼学启蒙教育,对他今后波澜壮阔的人生发挥的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进得塾馆,开间空阔的教室安静明亮,有序安放的课桌板凳还是百年前的样子,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在这里,仿佛看到幼时的聂荣臻面对孔子像,双手伸直,手掌摊开,左手包右手,平行于胸前,大拇指朝上,举过头顶鞠躬,在塾师的引导下,举行入学礼。通过“正衣冠,拜先师,朱砂开智,击鼓明志”等四个环节, 接受着重礼、尊师、启智、立志的思想洗礼,增进了少年聂荣臻对知识、对师长、对人生的发轫,从而奠定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石。
在塾馆靠里的一间厅堂案几上,井然有序存放着《增广贤文》《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幼儿启蒙教育书籍。手捧书籍,耳边似乎传来了乡邻幼童摇头晃脑诵读课文的声音。少年聂荣臻端坐课桌前,全神贯注,十分投入,书中的哲理、智慧早已经刻在他的脑海并烂熟于心,成为他天资聪颖的知识能量储备,也为他几十年后赢得毛泽东主席大加赞赏“聂帅是个厚道人”提供了最初的道德培育、个人素质等方面的成长写照。
至今,在冲口私塾,不少粉丝还端坐桌前,挥毫泼墨,现场书写聂帅家风家训,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一撇一捺中跃然纸上,镌刻心上。
一方天井,在塾馆一侧,紧邻着塾师的起居室。石水缸里的荷花开得茂盛,红鲤鱼在其间悠然划动。而课间时的少年聂荣臻喜欢来到这里,却不是来观花赏鱼的。他仰望着头顶上的万里晴空,心里升腾着“发愤读书,拯救国家”的更大梦想。在冲口私塾一带,如今上了点年纪的聂氏后人都还记得青少年聂荣臻在塾馆停办后,协助家族经营染坊,周济贫困乡亲的美谈,足以说明少年聂荣臻把书本中学到的“做人做事”的品德养成,转化为人生实践的探索精神。
1907年,聂荣臻进入冲口私塾学习三年后,塾馆停办,他休学一年在家帮助父母劳作。1913年秋,聂荣臻进入江津县思里九都第三初级小学堂(今吴滩插旗小学)读书,1914年秋,聂荣臻考入永川县陈食场高等小学堂高级部第三班(即第三届),开始了他的独立生活。1915年,16岁的聂荣臻书写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的铭言,并刻在课桌上自勉。1917年春,聂荣臻转入江津九如镇立高等小学一班(即第一届)就读,同年夏,以优异成绩毕业。1917年8月,聂荣臻考入江津县立中学(今江津中学)第八班(即第八届)学习,9月4日入学。在江津中学就读期间,聂荣臻珍惜学习良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1919年秋,聂荣臻赴法国勤工俭学时,在石院子与乡亲们告别。
至此,从冲口私塾走出的聂荣臻,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家乡故土,开启了他跌宕起伏、戎马一生的光辉人生路。
(作者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