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这十年】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2022-09-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致力于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保障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强化市场监管和反垄断规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市场秩序,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活力,以高效能宏观经济治理有力推动和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通过持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丰富和灵活运用财政、货币等政策工具,增强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十年间,政府经济治理能力稳步提升;宏观政策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得到强化,创新实施了区间调控、精准调控,着力把握调控时度效,加强财政、货币和就业、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协调配合,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稳步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全面推开;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取得重要突破,设立科创板、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良性互动,及时化解压力,有效防范风险,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现代财政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逐步形成。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构建了由一般转移支付、共同转移、专项转移支付共同组成的转移支付体系,有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十年,中国税收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的税收制度体系得到建立健全。

  实体兴,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作出了振兴实体经济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从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到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再到要求“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振兴实体经济,有力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壮大,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前进道路上,我们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实现发展和安全互为条件、彼此支撑。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赛音)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