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要论之七】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2022-10-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相较于西方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主要体现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根植于西方中心主义立场,具有侵略性、残酷性、排他性的特征。自近代工业革命以来,西方资产阶级为了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全球大肆进行野蛮侵略和殖民统治,巧取豪夺各种原材料、资金和劳动力市场。纵观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几乎都有过殖民侵略史。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写道,“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深刻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在原始积累的基础上,西方现代化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增强了自身优越感,不仅拒绝承认其他国家拥有与其平等的权利,而且自认为天生就拥有主导世界的权利,走上了霸权发展之路。西方国家还试图将自己的发展模式、价值观念和治理体系输出给其他国家,对于与自己发展模式不同的国家进行压制或打压,体现了强烈的排他性。以西方现代化为主的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贫富分化、阶层固化、生态危机等各种动荡和乱局,曾经被定义为“现代”与“繁荣”的西方现代化已经无法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呈现出无法弥合的缺陷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走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集中体现了整体性、普及性、协调性、持续性和互利性的特征。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中国式现代化将如此庞大的人口体量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努力做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不落一人,团结奋斗,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的背景下,我国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7.7亿农村人口全面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具有现代化发展的普及性特征。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能为物质文明提供动力和支撑。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将其辩证化应用于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实现了物质文明的丰富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相协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把“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致力于实现现代化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与扩张主义和殖民主义道路不同,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以包容性态度追求与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将自身发展嵌入全球分工体系和价值循环之中,打破发达国家对全球发展格局的固化和垄断,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人类社会进步注入互利性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融合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国家和国家之间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凝聚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是对西方现代化的反思和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中心论”,对全球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成功,证明现代化模式具有多样性。20世纪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形形色色的西方理论家把现代化说成是“西方化”“美国化”“资本主义化”,并以此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指手画脚,非西方国家也有不少人奉西方现代化理论为圭臬。中国式现代化向世界尤其是非西方国家提供了新范式,非西方国家可以立足自己的基本国情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事实一再证明,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多样而非单一的,每个国家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任何国家都不能将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

  中国式现代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起步较晚,经济整体水平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南北差距存在巨大鸿沟。发达国家发展到目前水平大约用了二百多年的时间,广大发展中国家要后来居上,要学会“弯道超车”,力争用“并联式”的发展赶超西方发达国家“串联式”的发展,把过去被剥夺的二百多年找回来。中国从近代饱受列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的国家发展到如今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和跨越性的赶超,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了信心。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渐次性的发展模式,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不走西方对外扩张掠夺的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

  正如英国评论家马丁·雅克指出的那样,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那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奋斗成功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借鉴性的道路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键词:现代化;中国共产党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闫勇)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