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阐释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栏目,邀请青年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理论和学术优势,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聚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系统化、学理化阐释。
殷治纲,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党支部书记、青年工作组负责人,芝加哥大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科研究中心理事。研究领域为语言学、语言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语言文化与政策等。兼任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应用评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世界语言博物馆(北京外国语大学)专家委员,《中国语音学报》《语言学论丛》等多个期刊审稿人。在各类期刊、会议、报纸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合作编写著作四本,参加编写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汉语语音库与标注通用规范》和《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学卷》等。主持和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院重点学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欧盟TC-STAR项目等国家和国际科研项目二十余项。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并明确提出了“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语言政策要求。基于新时代的国家需求和语言的重要性,我们应深入领会国家语言政策的内涵和外延,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以语言战略来助力各项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
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义
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以打破各民族之间的语言壁垒,促进各民族的交流交往和信任理解。其次,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以促进各民族形成共同文化认知、共同心理素质和共同身份认同。再次,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以推动各民族共建、共享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和文化精神共同体。
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语言文字能力是个体获得其他知识、技能、信息,提升个体综合素养的重要基础;也是群体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合作的重要基础。对个体而言,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以提高个人教育水平和职业能力,拓展个人发展空间,获得更高的收入。对群体而言,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可以降低社会交流、合作成本,提高地区科技教育水平、劳动就业率和经济效益。“语言扶贫”项目是近年来语言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成功典范,其基础路径和核心任务是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并进而服务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国家大计。
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意义首先体现在知识和文化传播的作用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类信息媒体的官方语言文字,其资源内容的丰富性、时效性和广泛性是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难以比拟的。因此,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是提高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教育质量的基础。其次,各族群众可以共享中华文明的丰硕成果和精神家园。中华文明是全国各民族、各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合,这种跨民族、跨地区的文化整合功能必须依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来实现。
实现语言共同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在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重视保护语言生态的多样性。这是因为,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内部重要的交际工具,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传统与历史,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社会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前提条件。
我们要实现语言共同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关键问题是要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民族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首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高于任何民族语言文字的上位概念。虽然它以汉语、汉字为基础,但是不能狭隘地把它理解为汉族的语言和文字,而应明白它是在广泛吸收、借鉴各民族语言成分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共同性语言文字,其目的是建立我国各民族共享的通用语言。其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各民族语言文字不是对立矛盾的。国家在要求公民应承担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义务的同时,也尊重和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一律平等,公民依法享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当前,保护语言资源多样性的主要挑战是语言消亡问题。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化大合作对语言形成的“马太效应”,本世纪内将有过半数的人类语言(超过四千种)逐步消亡。这其中也包括我国很多少数民族语言。为了保护这些濒危语言和弱势语言,国家采取了众多保护措施,具体包括:第一,积极采取立法保护。通过《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确保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并提出了“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要求。第二,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全国范围开展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等语言保护工作。第三,政府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一系列语言资源研究和保护机构,在调查、纪录、保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保护工作。这些语言保护工作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调查记录和保存展示濒危语言,二是保持弱势语言的活力,使其能存续发展。
以语言战略助力各项国家战略
鉴于语言文字对于整个国家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和重要意义,有必要建立全面的语言战略来促进各项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
落实好现有的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应进一步加强和优化资源配置和保障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资源投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将现有国家语言政策落实到位。一方面,继续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重点关注教师、学生和学龄前儿童、青壮年劳动力、基层干部职工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问题,聚焦重点区域,把民族地区、农村地区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重点,抓住历史性机遇积极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国际推广;另一方面,尊重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利用多层面措施科学保护民族语言。
建立全面的国家语言战略规划,以促进其他国家战略的实施。随着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语言文字作为一种“元资源”,在社会生活和国家各项政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自己系统全面的国家语言战略,并使其和国家经济、政治、外交、军事、文化政策相配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推荐阅读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79】胡芳欣:推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78】季为民: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助力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77】孙南翔: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76】邓仲良:夯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经济基础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75】翟国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74】席鹏辉:以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推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73】付伟:促进县域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72】王莹:全面落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