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多边治理与经贸发展共识 中欧智库共商合作新路径

——2025年中欧智库论坛在杭州举行

2025-11-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1月6日至7日,2025年第五轮中欧智库对话论坛在杭州举行。来自中国与欧洲的顶尖智库专家、学术精英及政策研究者齐聚一堂,围绕中欧关系、贸易合作、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为推动中欧务实合作、破解发展难题贡献智慧力量。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设置多场圆桌讨论与专题交流,议程紧凑、内容丰富。

  在“峰会后中欧关系走向”主题讨论中,与会专家表示,尽管欧盟与中国在某些领域(如气候变化)达成共识,中欧关系仍面临结构性问题,尤其是经贸关系中的互信缺失和市场准入限制。专家强调需通过更多的合作重建互信,共同应对全球挑战,防范欧洲内部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可能对中欧关系及欧盟的影响,强调通过对话和务实合作解决分歧的重要性。

  在“中欧贸易关系未来路径”主题讨论环节,与会专家讨论了中国在技术领域的全球地位及其对全球的影响,尤其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全球格局的深远影响。发言专家呼吁建立全球治理框架,来指导技术的共享与使用。此外,还探讨了中欧贸易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强调了中国投资、全球矿产资源配置、气候合作等议题,以及中美贸易协议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在“全球治理中的多边主义与机构改革”部分,与会专家探讨了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角色和全球安全倡议。对话还涉及了文化理解在促进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在11月7日上午的讨论会上,专家围绕“中欧关系未来展望”,进一步凝聚共识。大家呼吁,中欧应摆脱外部因素干扰,聚焦结构性改革与务实合作,在联合国框架下加强国际事务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

  中欧关系既面临挑战,也蕴藏着不可替代的合作潜力。经济层面,中欧互补性强,中国需要欧洲市场,欧洲需要中国投资,“脱钩断链”不符合双方利益;全球议题上,双方均认可“开放与安全需平衡”的发展理念。

  就改善中欧关系而言,专家们提出多项务实建议:通过深化双向理解避免认知错位,以技术转让、合资合作等具体举措构建互信,在签证互免、旅游合作等低敏感领域积累共识。

  中欧智库交流是增进中欧相互理解的重要桥梁,为中欧关系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此次中欧智库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中欧双方搭建了高效的沟通平台,为推动中欧务实合作、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中欧交流平台。

  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亚欧研究中心、欧洲政策中心(European Policy Centre)共同举办。

【编辑: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