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书评】开启大数据时代智库决策支持研究新篇章

2025-07-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变革的新兴战略资源和重要驱动力量。在此时代背景下,智库作为国家战略决策的“思想库”,其决策支持能力既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又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陕西师范大学赵豪迈教授新作《大数据背景下智库决策支持信息保障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出版可谓恰逢其时。该书从多学科交叉视角出发,深入探究了大数据环境下智库决策支持信息保障的协同创新路径与方法,为智库决策科学化和精准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核心贡献:构建智库决策信息保障协同创新理论框架
  该书的核心贡献是构建了一个涵盖智库决策支持的组织服务、情报服务、技术服务、保障服务等体系化系统化的“信息保障协同创新机制”理论框架。在错综复杂多变的时代条件下,针对传统智库研究多聚焦于政策分析和专家经验且一定程度忽视数据驱动决策优化的问题,该书积极顺应决策科学技术的新变化,从信息支撑、智能综合的决策支持系统向数据驱动、智能协同的决策支持系统适应变革新趋势,坚持从大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到应用的全信息链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如何构建大数据环境下智库决策支持信息保障与协同创新机制,强调应当整合各方机构的资源优势和信息服务能力,形成“集群效应”,实现跨学科、跨领域、跨机构的信息保障,以服务于智库决策支持系统,与此同时,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智库决策支持信息保障协同创新服务体系和完善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形成协同创新模式并打造协同创新平台。
  学术价值:体现多学科交叉综合创新
  该书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为:一是理论创新。在信息科学、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的交叉领域,首次提出了“智库决策支持信息生态”理论,拓展了智库决策支持研究的边界。二是方法应用创新。不仅采用传统的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方法,还运用了社会网络分析、复杂系统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增强了智库决策支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三是对策建议创新。充分借鉴国际一流智库建设经验,紧密结合中国本土智库发展现状,提出了建立健全中国特色智库决策支持信息保障协同创新机制的若干对策建议。
  现实意义:推动中国智库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均在积极推进智库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该书的出版传播和成果应用,将加快推动中国智库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持续提升中国智库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其现实意义为:一是显著提高决策效率。大数据分析可以缩短公共政策研究周期,使智库在应急决策(如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增强公共政策预见性。通过数据建模,智库可以更早识别经济波动、舆情危机和矛盾冲突等社会问题,从而提供前瞻性建议;三是促进跨领域协作。“协同创新”机制有助于打破部门壁垒,形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智库生态系统。
  自2022年11月ChatGPT发布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科技变革迅猛,正在深刻重塑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因此,如何深入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智库决策交叉领域研究又成为亟待我们解答的新课题。总而言之,《大数据背景下智库决策支持信息保障协同创新机制研究》是一部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的学术力作,为大力推进中国智库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系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副会长,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三级研究馆员)
【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