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6月29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承办的第六届惠园国际问题青年学者峰会在北京举行。专家学者围绕“百年变局下的国际问题研究:新机遇、新使命、新议程”主题展开探讨。
开幕式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志永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戴长征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为国际问题研究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学术研究须回应世界政治的重大现实问题,致力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青年学者要将学术研究提升至更先进水平,不断产出创新性成果,以应对世界变局中挑战与机遇。
在全天的研讨环节,各位专家学者围绕大国博弈、国家安全、国际秩序、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区域治理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充分交流。
上午的分论坛一以“大国战略博弈与中国国家安全”为主题,由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毛维准主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楼春豪和外交学院科研处处长凌胜利担任评议人。专家学者围绕衰落霸权国的安全承诺可信性问题、数字时代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的新转向、美欧同盟转型背景下的中美欧关系、中美关系和大国竞争中的技术炒作现象展开了讨论。
上午的分论坛二以“世界政治变迁与国际秩序演变”为主题,由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院长姚璐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新民书院副院长左希迎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副主任李隽旸担任评议人。专家学者围绕海洋战略、霸权衰落初期的负和博弈逻辑、特朗普政府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地缘政治博弈的进攻性现实主义转向、智能化军备竞赛的战略演化、大国兴衰的技术逻辑等议题展开了探讨。
下午的平行分论坛三“全球南方兴起与全球治理变革”和平行分论坛四“地区局势动向与区域治理前景”同时举行。
平行分论坛三的上半场研讨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执行主任韩娜主持,姚璐和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发林担任评议人。专家学者从人工智能对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格局的影响、中国与全球发展融资治理的关系、国际组织间遵从的生成逻辑、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的认知鸿沟国家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驱动逻辑与现实困境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平行分论坛三的下半场研讨由张发林主持,李志永和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陈冲担任评议人。专家学者围绕新“非洲族群政治数据库”的数据由来和指标设计、深海安全研究的热点与未来增长点、“全球南方”的产业链合作、国际秩序的区域构成、“全球南方”如何推动多极国际秩序向更包容方向发展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平行分论坛四的上半场研讨由外交学院《外交评论》编辑部主任吴文成主持,毛维准和《东北亚论坛》编辑部副主编许佳担任评议人。专家学者围绕美国的国家安全逻辑、中欧关系、亚太经济制度复合体结构的演进、中东问题、南亚区域治理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平行分论坛四的下半场研讨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宇兴主持。吴文成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刘若楠担任评议人。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东盟关系、东盟地区开放包容、多元复合治理网络发展方向、非洲联盟集体安全机制、“中亚+日本”合作机制的发展、上合组织的安全合作转型、欧盟监管性权力影响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在会议闭幕式上,戴长征表示,本次会议汇聚了众多学界新锐,议题涵盖多样领域,研究兼具思想深度与现实关怀。青年学者的锐气与创新力令人印象深刻,资深学者的点评则精准到位,为学术研讨增添了深度与价值,充分体现了学术传承与代际接力的意义。未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将继续优化论坛形式、扩大论坛影响,为青年学者搭建更好的交流平台。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兰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位青年学者参加交流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