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届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暨“数智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本次会议由广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联盟联合主办,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广东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邹新月表示,面对数智技术浪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亟须在理论范畴、研究方法、价值追求等层面实现突破创新,为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贡献力量。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联盟秘书长王建红强调,数智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交叉研究是一场深刻的范式革命,存在理论盲点、技术堵点、伦理痛点等挑战,亟须学界同仁协同攻关,方能有效运用数智技术回应时代课题,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
在主题报告环节,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教务长李建会教授,《系统科学通讯》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地理数据与应用分析中心高剑波教授分别作主旨报告。欧阳康深入剖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马克思主义研究带来的挑战,并呼吁研究者立足国家战略、加强学术合作、拓展国际视野,以开放姿态推进跨学科探索。李建会围绕“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本身是否具备‘理解’能力?”“人机互动是否塑造了‘理解错觉’?”三个核心问题展开论述,强调人类在与人工智能交流中必须保持认知自主性。高剑波以“情感共鸣、涌现和思政”为题,阐释了复杂系统与涌现现象的核心特征,提出蕴含涌现机制的思维方式或将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路径。
圆桌会议环节,17位专家学者围绕“数智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前沿问题”“数智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数智技术赋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倡议”三大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大会设立了“数智技术与理论创新”“数智技术与智能文明”“数智技术与思政教育”3个平行论坛,就数智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政教育等领域的交叉研究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
本次会议共征集学术论文500余篇。会议期间,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联盟召开了年会,审议了新成员加入、未来发展规划等议题,并确定下一届研讨会将由华北电力大学在河北省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