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举办第二届共同富裕论坛暨“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专题研讨会

2024-06-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24年5月18日,由河北大学主办,河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共同富裕研究中心承办,河北大学政府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现代财税制度与民生保障研究中心、河北大学政协理论研究工作站、河北大学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协办,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提供学术支持的第二届河北大学共同富裕论坛暨“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专题研讨会在保定成功举办。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财经报社、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报刊媒体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此次会议是河北大学共同富裕研究中心继2023年1月8日举办第一届共同富裕论坛暨“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专题研讨会后的第二届论坛。

  一、开幕式

  开幕式环节,河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单耀军,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赵林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单耀军在致辞中对各位与会专家和嘉宾莅临河北大学表示热烈欢迎,向各位领导、专家对河北大学长期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河北大学已经构建起了包含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培育智库)、31个省级科研平台和百余个校级科研平台的完整的人文社科类科研平台体系,这些科研平台的建设对高校有组织科研、团队协作攻关起到的至关重要作用。

  赵林涛对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详细介绍了管理学院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科研协作的基本情况。

  二、主旨报告

  中央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李江涛,河北经贸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纪良纲,河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赵帮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付敏杰四位专家学者和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王丽分别做了主旨报告和主题发言。

  李江涛的发言题目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他在发言中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逻辑特征,认为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载体、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以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本质上是一种区别于新时代之前传统生产力的先进生产力形态。李江涛强调,新质生产力既要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领域、新动能等方面实现真正有效的创“新”,即具有巨大潜力的基础性、前沿性和颠覆性的创新,也要实现“质”优、“质”变,即技术含量更高、知识密度更大、绿色的底色更加鲜亮、生产关系更加合理与完善。

  纪良纲的发言题目为《关于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的三个认识》。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为目标,是促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全新力量。他在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概念特征和共同富裕内涵趋势的基础上,分析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之间的逻辑关系,剖析了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他认为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的新动能做大共同富裕“蛋糕”、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依托做优共同富裕“蛋糕”、以就业结构调整和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分好共同富裕“蛋糕”,最终使得全体人民共享新质生产力衍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全面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富裕。

  赵邦宏的发言题目为《农业新质生产力、规模经营与共同富裕——基于“北大荒北安分公司”的实地调研》。他以“北大荒北安分公司”的实地调研为典型案例,剖析农业新质生产力、规模经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第一,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切入点,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第二,对北大荒北安分公司情况进行讲解,并指明其在中国农业发展上的重要地位与突出贡献。第三,北安模式取得巨大成就在于其以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推进科技创新,规范组建规模家庭农场,推进规模经营,实现价值再造。第四,规模经营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技术变迁带动农业经营制度变革,新质生产力将带动集体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付敏杰的发言题目为《新质生产力的政策脉络和政策重点》。他重点梳理了新质生产力的政策脉络以及政策重点。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背景下,政策体系发生演变,要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新质生产力的巨大驱动作用;新质生产力具有现实性,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国有经济、民营经济新质生产力更快成长,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丽的发言题目为《新质生产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促进的劳动者素质提升与共同富裕以人为本的本质属性相契合,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智力源泉,是适应生产力变革的关键力量。她认为拔尖创新人才作为人力资本的进一步升华,代表高素质劳动群体,其所具备的创变思维、复合思维和技术思维能够主动适应新科技的发展。在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仍存在效率追求与公平诉求的二元冲突、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的融合挑战、技能人才与教育偏见的双向博弈以及人才培育与人才应用的分离困境等现实问题。为突破这些现实困境,王博士指出要以教育体系改革为切入点,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差异教育等角度指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方向。

  三、其他专家核心观点

  在交流环节,河北大学共同富裕研究中心核心专家、博士生导师郭子雪,河北大学共同富裕研究中心核心专家、博士生导师马文秀,河北大学共同富裕研究中心核心专家、博士生导师胡耀岭,河北大学共同富裕研究中心核心专家、燕山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春玲,河北大学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中心青年学者张岳,河北大学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中心青年学者张雄涛,河北大学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宋宝琳,分别结合自身研究领域,通过发言或书面提交论文方式,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郭子雪的论文题目是《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他认为,我国正处于努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重叠期,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具有内在一致性。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以数据要素为纽带,以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依托,以数字化、智能化促进现代生产变革。数字经济重塑生产力三要素,促进“高素质”劳动者、“新介质”生产力、“新要素”劳动对象的系统性改进,以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方向和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赋能共同富裕,将“蛋糕”做大、做优、切好分好;共同富裕的“富裕性”与“共同性”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二者具有逻辑共契性。新质生产力以数据要素为核心、数字技术为动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发挥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马文秀主张以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她认为,营商环境本质就是生产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既是形成“新型生产关系”的题中之意,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辑前提。我国需要以战略眼光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加快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营商环境。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认识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加快形成鼓励生产力要素创新的营商环境服务理念。二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动力从政策驱动为主转变为稳定市场主体的法律预期,持续完善与市场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三是,全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知识产权是创新成果的保护网,具有赋能与整合其他生产要素的乘数效应,也是加速形成和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四是,在贸易规则规制、投资规则规制、生产管理和标准等方面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促进创新要素跨境高效便捷流动。

  胡耀岭认为,提升劳动力素质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保障。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能动要素,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这需要充足劳动力资源为基础。但当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呈现逐年减少趋势,而且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总和生育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劳动力资源供给形势将更加严峻。他通过科学研判我国人口发展形势,指出应以提升劳动者素质抵补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以高水平的教育素质和健康素质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应政策措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职普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体制,培养新型劳动者;二是完善人口健康促进政策,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劳动者健康管理,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三是健全人才有序流动机制,深化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优化创新链不同创新主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人才配置,强化新兴产业人力资本供给。

  张春玲认为,新质生产力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引擎,它代表着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力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是当下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项全过程、系统性的长期工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展新型劳动者,培养高素质农民,引导知识型劳动力,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人员;第二,拓展新型劳动资料,加强数字技术的应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第三,探索新型劳动对象,加强种业创新,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创新农业产业组织模式,拓展农业生产空间;第四,塑造新型生产关系,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合作和共享;第五,整合农业全产业链,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多元高效的新农业新业态。时刻关注全球农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技术,学习国际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管理经验,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张岳认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进,新质生产力将取代传统生产力成为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为构建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提供了物质保障;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所蕴含的“共同性”内涵。为强化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张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弥合技术“鸿沟”,优化产业布局,夯实共同富裕产业基础;第二,扩大人力资源有效供给,强化人力支撑,壮大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第三,发挥国家主体作用,健全经济制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四,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数字伦理观念,消除技术异化现象,强化数字文化的正面引导。

  张雄涛认为,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具有战略性和时代性意义。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驱动和知识经济,倡导开放共享和协同合作,这些理念与共同富裕的价值观高度契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向着更加全面和平衡的社会发展目标迈进,符合共同富裕的基本理念。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内在地包含了推动社会公平和提升全民福祉的理念,与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一致性。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读的协同发展,关键在于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首先,解决科技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稳固共同富裕的价值立场;其次,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拓宽共同富裕的精神维度;再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夯实共同富裕主体力量;最后,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激发市场发展活力。

  宋宝琳认为,目前中国正处在人口规模和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关键期,而人口又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所以积极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常言道:“人多力量大。”人口规模越大,市场需求越旺盛,经济活跃程度越高,进而为前沿技术突破和颠覆性创新营造良好环境,将更有利于产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机会点。从人口年龄结构角度看,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具有科研优势,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虽然老龄化社会即将到来,但是老龄群体具有典型的“经验效应”、“干中学效应”,健康老龄化群体依旧能够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添砖加瓦。同时,“老年阶段的老龄经济”和“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均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突破点。

  河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河北大学共同富裕研究中心主任、河北大学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宋凤轩主持会议并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重视“理论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重要论断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符合新时期新征程中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他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要加强“实践探索”,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中、在各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中,依托创新驱动特征与质量牵引优势,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塑造新动能。他还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注重“智库建设”,智库作为提供决策支持、政策建议和创新思路的重要机构,对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鼓励和支持智库进行跨学科研究,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领域的知识和方法整合起来,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