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老挝工贸部工业与贸易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十周年与中国老挝合作国际论坛在老挝万象成功召开,会议现场有来自中老双方的近200名行业专家与学者参会,在国际社会得到了广泛关注。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一带一路”带动的国际合作过程之中,中老铁路作为标杆项目,现以正式通车18个月并开通国际旅客列车。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典范国家,中国与老挝两国致力于深化战略合作,为构建中老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断努力。为探讨中老铁路如何发挥骨干作用、为中国与东盟各国推进“一带一路”东南亚高质量绿色发展合作构建桥梁,人大重阳在本次论坛中正式发布《“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绿色发展:以中老铁路为例》研究报告,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合作的未来前景与机遇做出展望。
报告封面
报告首先对中老铁路的历史意义做出了肯定。2021年12月,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且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作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中的优质案例,中老铁路的建造和通车打造了绿色可持续基建项目的标杆,传播了绿色贸易与合作理念,对于“一带一路”背景下东盟的绿色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报告具备深度的国际视野,从中国与东盟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合作的稳固基础出发,分析了东盟在绿色发展上的前景和需求。报告指出,中国与东盟正通过“一带一路”搭建起越来越紧密的合作,相关数据显示,东盟绿色产业存在巨大的技术和资金需求,东盟国家每年预计需要上千亿美元的绿色投资,到2030年前至少需要3万亿美元的绿色投资。2021年东盟可持续债务融资规模突破240亿美元,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东盟绿色资金缺口与中国绿色投资将建立匹配机制。报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一带一路”绿色合作面临的多重挑战。报告提到,东盟人口总数达6.6亿,部分成员国尚属发展中经济体,区域人均GDP约4219.31美元,城镇化率仅49.6%,经济发展客观现状提高了绿色低碳升级转型的难度,且成员国绿色融资市场发展不平衡,绿色基础设施的不完备性也提高了投资壁垒,还面临西方国家遏制“一带一路”绿色合作的多重威胁。最后,报告创新性地提出了中老铁路牵引“一带一路”绿色合作所发挥的三大价值:一是贸易价值:作为连接中国和老挝的重要桥梁,中老铁路将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中提供牵引力,每年连接超过150亿人民币规模进出口,提升跨境贸易质量和效率,提供高效、便捷的陆路贸易通道,具备高效性、成本性、安全性、共享性。二是环境价值:中老铁路打通了“一带一路”绿色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认证在供应链中的应用,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跨境认证体系,鼓励供应链中的企业遵循环境和社会责任原则,有助于构建绿色供应链,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和环境友好性。三是金融价值:中老铁路吸引和带动了绿色投资,为其他“一带一路”绿色合作建立了成功投资经验,例如采用多种投资方式,包括公共投资、私人投资和跨国投资等,通过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吸引投资,促进投资者分享项目的经济收益,并在项目运营中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很多与会人士表示,报告对中老铁路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研究过程具备一定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对中国和东盟未来开展“一带一路”绿色合作具备参考意义。与会人士还认为,报告指出了中老铁路的通车和运营高度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在中老铁路等项目的牵引下,中国将与东盟各国将会建立起越来越紧密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伙伴关系。
(来源:微信公众号“人大生态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