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要善于加强党的形象建设

——评《新媒体时代政党形象建构研究》

2025-11-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以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为载体的各类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和主要平台,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而且建构了党执政的基本环境,助推了党的形象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形象建设成为党的建设一个重要议题。广州大学教授吴阳松的专著《新媒体时代政党形象建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10月)正是对这一议题的有效回应。在我看来,该著作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是选题精准,有效回应了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在现代政党政治环境下,政党作为最有效的政治组织,政党形象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而新媒体彰显的社会力量又极大地助推了“形象政治”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以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为载体的各类新媒体,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认知方式,而且建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环境。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提升党的形象,成为新媒体时代党的建设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该著作正是对这一现实问题的系统探讨和回应。

  二是研究视野开阔,逻辑严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创新性。该著作聚焦“新媒体与政党形象建构”,从问题提出、关系分析、效应分析、案例分析、比较借鉴、体制机制提升等方面展开。既系统分析了政党形象形成的内在机理,又明晰了媒介环境下政党形象的生成、传播与认知规律;既系统探讨了新媒体时代政党形象建构面临的挑战、梗阻因素与风险性存在,又调研分析了当前政党形象建构存在的现实问题;既梳理了西方主要政党形象建设的做法,又明确提出要警示西方主要政党过度依赖媒体力量,使政党形象失真、失稳、失衡和失效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著作提出新媒体时代政党形象建构要坚持和完善党对媒体的领导力与引导力,进一步创新舆论导向机制,形成旗帜鲜明、及时全方位的斗邪、批谣、驳谬、澄实的有效社会机制和党的工作机制,正面积极主动塑造党的形象。总体来看,该著作坚持把宏观考察与微观分析、理论阐释与实践描述、横向比较与纵向梳理、整体研究与局部论证结合起来,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创新性。

  三是提出独到性的观点和思考,对推进政党形象建设具有重要现实价值。著作聚焦新媒体时代如何进一步提升党的形象建设,提出要不拘泥于“身正不怕影子歪”的传统思维,克服“不愿说、不会说”的现实困境,改变“按葫芦式”的被动应对而有效出击,有意识地“走出去”,积极参与媒介议程设置,主动塑造良好政党形象。要从源头上健全政党形象监测与评估机制、政党形象传播与回应机制、政党形象应急与修复机制等,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多维度的政党形象建构的制度链条。要善于运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积极借助各类新兴媒介和平台,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和手段来传播、展示政党形象。要高度重视媒介热点事件的处置对政党形象的建构作用。这些思考和观点具有现实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对新媒体时代提升党的形象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作者系兰州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教授)

【编辑: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