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1月5日,“交叉融合守正创新:面向未来的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研讨会由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传播系、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联合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的未来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绍华表示,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变革,学校启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依托于政治传播教研团队的长期积累,学校将“政治传播”列入“大传播学”发展矩阵,并将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方向明确为“政治传播与政府治理”。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金勇主持,研讨会上下半场分别由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肖欢容、白文刚主持。白文刚系统介绍了专业建设情况。他介绍了专业发展的历程与目标,“中传政治学”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具传媒特色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目前正在探索“大政治学”与“大传播学”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期待借助本次研讨会,汇聚各方智慧,推动中传政治学在守正创新中行稳致远。
会议上半场,专家学者们围绕世界大变局与AI技术发展背景下政治学专业的坚守与突破展开讨论,聚焦学科基础夯实、专业特色彰显与发展挑战应对等关键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治学部部长戴长征的发言强调“坚守政治学基础学科属性,警惕专业建设失本”,提出专业建设需遵循“先固根基、再谋融合”的路径。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庞金友肯定了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学科底蕴深厚、办学特色鲜明、专业定位精准、拥抱科技迅速”的独特模式,剖析了政治学专业教育的三大困境,探索了五维破局路径。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主任杨雪冬的发言围绕“强化基础学科定位,推动师资与培养体系整合”,并鼓励中传在坚守传媒特色的同时,持续吸收先进院校的建设经验,提升培养质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执行院长蔡礼强以“寻求不确定时代的确定性成长”为题,强调政治学与行政学是“治国理政之学”,专业建设需回归教育本源,让学生以实力应对时代挑战。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结合该校国际关系学院的发展历程,分享专业建设的经验,并针对中传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培养方案提出了改进性建议。
会议下半场,专家学者们就人才培养的实践创新分享各校在课程设计、师资培育等方面的探索经验,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实操方案。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刘训练的发言围绕该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展开分享,介绍了学校的分层培养与师生互动机制探索,强调针对不同班级制定差异化培养重点,适配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副系主任段德敏肯定了中传特色方向,介绍了北大政治学专业的实践,并分享了在政治思想史教学方面的核心经验,强调通过课堂互动拆解理论内核、关联现实议题,激发学生专业兴趣,突出重点,分类施教。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授任锋围绕“人大历史学—政治学双学位实验班的建设与反思”进行了发言,介绍了项目的核心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指出该项目逐步形成体系化的本硕博课程体系,为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原创性范例。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主任赵聚军的发言聚焦南开大学的AI融合与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专业(PPE)建设,表示尽管该项目在实践中仍面临一些问题,但PPE专业硕博生竞争力较强,为特色专业转型提供了多元参考。
本次研讨会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与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聚焦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教育展开深入探讨,为中国的政治学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