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地方红色资源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

2025-08-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近年来,闽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福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优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论述,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传统优势与闽西南红色资源区位禀赋,积极探索地方性资源向育人势能的转化路径,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区域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理论方案与实践样本。

  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建构“四堂融合”教学范式

  闽南师范大学依托福建省高校思政课择优支持计划(重点课题)“闽西闽南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积极践行红色资源的课程化转化逻辑,用地方红色资源构建了“理论课堂”“实践课堂”“第二课堂”“网络课堂”的“四堂融合”的思政课教学范式,激活地方红色资源的育人势能。具体教学运行如下:理论课堂链接谷文昌先进事迹、闽西苏区史等案例,实现学理与史实的互释;实践课堂嵌入红色地标体验,推动精神认知向行为体认知转化;第二课堂通过红色剧目编创展演,强化红色文化的沉浸式教育;网络课堂借力新媒体微视频展播,拓展红色文化的辐射范围。“四堂融合”的教学范式将静态的红色资源转化为动态的思政教学内容,实现了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境的深度融合,相关教学改革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多项,立项建设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多门,同时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样板和可复制的方案。

参观谷文昌纪念馆 

  推进“牵手”行动,展现红色资源演绎形态

  闽南师范大学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优势,创新开展一系列“大手牵小手”育人实践,推动了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有效融合,实现优势互补。落实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联合湖南、宁夏、江西、福建四省六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赴东山与中小学生联动研学。深入学校附属小学、幼儿园,向小朋友讲授女排在漳州集训的故事,排演《闪闪的红星》红色主题课本剧。举办“共研一话题”“同上一堂课”“携循一足迹”活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同台研讨、同堂磨课、同行研习。以纪念谷文昌诞辰110周年为契机,举办“追寻领袖足迹,赓续红色血脉”艺术思政课,闽南师范大学与东山一中共同创作情景剧《丰碑在人间——谷公》,让大学生与中学生同台“共演一台戏”“共唱一首歌”“共跳一支舞”“共诵一首诗”,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

大手牵小手活动

  注重价值引领,擦亮红色育人底色

  闽南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对地方红色资源的深度阐释与价值转化,将红色基因嵌入思政教育的价值链条,以筑牢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之基。一是转化红色资源育人价值。学校牵头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联盟,定期开展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研修交流、集体备课,统筹开展各学段思政课送培送教工作。特别是通过集体备课,高校教师负责红色理论的学术化阐释,中小学教师则将其转化为故事化、情境化的教学素材,构建从小学情感启蒙、中学认知建构到大学价值内化的红色教育递进体系。二是激活红色资源的“课堂价值”。学校创新设计“浸润式”教育场景,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将地方红色资源从理论到实践贯穿于“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这种教育模式使学生在“重走红军路”的实践中完成身体参与的认知建构,在红色故事宣讲中实现情感层面的价值认同,在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中达成理性层面的行动转化,最终使红色文化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鲜活教材,实现地方红色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擦亮红色育人的思政底色。

  创设交流平台,促进学段教师共同成长

  闽南师范大学以“红色资源育人”为内核,构建起兼具纵向深度与横向广度的教研协同网络,推动不同学段教师从独立教学走向专业共生。一是创设教学互动平台。举办漳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能力大赛、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设计比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同上一堂课”等活动,搭建起校际间、学段间教师教学交流的桥梁。同时,创新开展“名师好课送教活动”,邀请福建省高校思政课名师与中小学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教案互评,促进不同学段教师共研共教共提高。二是搭建教研合作平台。发挥高校科研优势,联合、助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申报获批“闽南区域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谷文昌先进事迹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等省级教改课题。主办、承办“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研讨会”“数字时代思政课改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论研讨会”等,开辟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研红色资源育人的路径。三是建好素养培训平台。运用红色资源建构“名师讲座”“示范教学展示”“红色体验”于一体的主题培训体系,承办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升培训班近50场,使数千人次教师直接受益。这种跨界融合机制打破了“学段割裂”与“学科壁垒”,以红色文化为精神纽带,以教研活动为实践载体,推动不同学段教师在专业对话中实现教育理念的同频共振,形成了“资源共享—能力互补—价值共生”的教师成长生态。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会 

会议现场

同上一堂课

  (闽南师范大学郑育琛 陈再生/供稿)

【编辑: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