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引领AI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新潮流

2024-11-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背景下,“AI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未来Ⅱ”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11月24日广州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广州大学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主办,吸引了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展开深度交流与探讨。

  以“智能+”推动跨学科创新

  广州大学副校长孙延明在致辞中表示,学校以“智能+”为核心,围绕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国家安全(文化安全)研究、消费大数据研究以及智能艺术研究四个方向,积极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在此次研讨会上,广州大学杨春生院长、厦门大学周桂银教授、复旦大学郑咏滟教授、广州大学张谡教授等深刻剖析了人工智能在伦理、教育等领域的挑战和潜力,进一步验证了广州大学在推动学科融合中的实践价值。

  近年来,广州大学通过一系列重要举措夯实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基础。2024年7月,学校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为推动人工智能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同年7月,“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广州大学举行,汇聚了行业专家、学者,共同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此外,学校获批人工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111基地”,在网络空间安全及AI伦理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AI赋能构建未来学科体系

  除了在科研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果,广州大学还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学校通过将AI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智能化服务。例如,依托职业咨询和就业指导平台,广州大学引入AI辅助工具,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测评和模拟面试,大幅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学校利用AI技术优化教学模式,通过个性化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高效、定制化的学习体验。

  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广州大学举办了多场跨学科论坛。2024年10月举行的“人工智能与学科交叉”论坛,推动了人工智能与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深度结合。这一系列实践充分表明,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工具,也是学术交流和教育革新的桥梁。

  通过上述实践,广州大学正在逐步构建一个跨学科的未来学科体系,不仅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还为社会培养了能够应对复杂挑战的复合型人才。

  科技人文双翼齐飞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浪潮中,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转化的核心阵地,正面临新的使命与挑战。广州大学凭借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多项实践,逐步构建起以“智能+”为核心的跨学科融合体系,为AI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提供了范本。

  然而,技术的快速进步也带来了伦理、隐私和文化公平等问题。广州大学通过建立人工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基地、探索生成式AI的文化适配性,展现了其前瞻性布局。这不仅是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深度思考,更是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承担。

  未来,人工智能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将为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只有将技术与人文相结合,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同时为构建包容、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做出独特贡献。

  本次会议由广州大学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