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2023年7月31日,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工作专家组专家卜宪群在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进行学术演讲并与香港历史教育界专家及学生座谈交流。此次学术演讲及座谈交流会由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平主持,香港历史博物馆前总馆长、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席教授丁新豹,全国政协委员、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何汉权,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香港科技大学客席教授、香港天文台前台长岑智明,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助理教授朱铭坚等学者和香港大学社会科学院、中文学院学生参加会议并与卜宪群围绕演讲主题及香港特区中国历史教育工作等进行交流。
主办方/供图
卜宪群的讲座主题为“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他从先秦时期“大一统”思想的萌芽讲起,以“大一统”与“大统一”的词义差异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作为动词体现重视与尊重的“大”和含括领土统一、政治统一、社会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以及思想统一等意味的“一统”意识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自秦统一之后实行的郡县体系进行长时段的考察,以详实的史料论证了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居住分散及民族复杂等国家实际与中央集权郡县治理制度的内在联系,并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说明了中央集权郡县制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其所进化出来的高度灵活性。
卜宪群认为,郡县制必然牵涉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且处理好此种关系乃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首要任务。因此,地方行政层级划分、权力分配和对地方官吏的监督管控,郡县与分封的关系,维护中央权威和保持政令畅通是评判国家治理成功与否的重要维度,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严重失衡,将会导致国家陷入全面混乱的局面。
卜宪群指出,国家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的前提,分裂带给国家与社会的更多是灾难,而无论怎样分裂,分裂的主体来自哪个民族,最终还是走向统一的历史体现出我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鲜明特点。
卜宪群还就“大一统”思想与民本政策措施的密切关系、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德主刑辅作为封建王朝主流思想所发挥的功效以及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权力制衡问题进行了精到的阐述。
与会学者对卜宪群的演讲给予很高的评价和热烈的回应,并对这种组织历史学研究者、历史教育工作者、历史展览推广工作者和青年学子听讲讨论的会议方式表示欢迎。演讲后,丁新豹指出香港史学界在中国通史的编撰、教育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吴志华结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在筹备的三星堆文物展提出我国历史统一与多元性的论述、传播问题,何汉权介绍了近期习近平主席在给香港培侨中学学生回信中对香港青年“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厚植家国情怀”的谆谆期待,并就香港的中国历史教育普及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参会学者和学生围绕上述现象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此次学术演讲为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主办的“香港中国学术讲座”系列之一。演讲开始前,黄平向香港学者们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在习近平主席亲切关怀和亲自指导下设立、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分享了对习近平主席6月2日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并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所发表重要讲话的学习体会。
会议期间,卜宪群还就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正在实施的《中国通史》繁体粤语版短视频进课堂等项目进行了指导,对古代史研究所与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持续深入开展合作进行了规划,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陈时龙、解扬出席演讲及座谈会。
(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 郭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