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民办高校“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研讨会在上海杉达学院举行

2022-12-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12月10日,由上海杉达学院主办,上海杉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游昀之工作室承办的长三角地区民办高校“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在上海杉达学院举行。

  上海杉达学院党委书记朱绍中、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处长耿绍宁分别致辞。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陶文昭,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分教指委主任委员、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分别作主题辅导报告。

  上海市民办高校党工委副书记江鸿波在分会场致开幕词。上海杉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游昀之主持大会、主题辅导报告和分会场开幕式。来自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等20余名思政专家在线作主旨报告和理论指导。100余名来自长三角地区14所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教师与会作交流发言。

  不断探索创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新途径 

  朱绍中对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的悉心指导、教育部专家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对长三角地区兄弟院校的参与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段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新途径,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理论、进头脑。他希望专家、老师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民办高校思政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注入强大的思想动力。

  耿绍宁认为,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一样,要把思政课上好,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她表示,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对民办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建设一直高度重视,她肯定了以杉达马院为代表的多家上海高校民办马院都取得了积极的建设成效。就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思政课改革创新等工作,她希望专家重点关注三方面:一是帮助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练好内功,吃透原文原著,强化问题意识;二是善借外力,与同类型民办和公办高校之间进行省级共建,进一步形成针对性强、实践性好的工作机制;三是努力探索建好民办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她表示,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将尽力发挥市级政府部门统筹作用,积极扶持好民办高校马院的建设。

  陶文昭作题为“深刻领悟‘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主题报告。他从时代背景、主要内容、根本途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地位等角度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他认为,要从世情、国情、党情、社情四个方面深入了解和掌握该论断提出的时代背景,理解“三个时代课题”“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彻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颜晓峰作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题报告。他认为,我们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首先要对大会主题有一个全面、准确、深入的理解,大会主题就是党的二十大的纲,是大会的灵魂,发展的总纲,这是对大会主题的定位,对我们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也是提纲挈领式的概括。他从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两个确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教育科技人才、法治建设、国家安全,全面从严治党等角度深入分析其本质内涵和战略地位。

  下午分课程交流阶段,专家和老师们转入分会场就“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展开讨论。会议共设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5个课程分会场。

  江鸿波表示,要积极推进让学生在思政课中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入脑、入心、入行,建议进一步做好三点工作:一是突出政治性、思想性,依托第一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帮助广大学生通过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生生活、成长成才的需求,来讲解党和国家的重大部署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愿景,增强理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指导性;三是突出地域性和行业性,针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针对民办高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新时期办好思政课的要求,增强长三角地区民办高校之间的协作共享,推动长三角地区民办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更高质量发展。

   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分会场第一阶段由解放日报理论工作室主编王珍主持,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教授作题为“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的专题发言,着重从文化自信、文化建设的角度立足问题的深挖,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说理和叙事相结合,通过重点性关注、问题性推进的方式深入解析和详细阐述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金瑶梅教授作题为“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专题发言,她认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要坚持针对性、严谨性、准确性、生动性、自然性的原则,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丰富资源实现融入手段、途径应多样化,重点要将二十大精神中的重要内容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有机结合。

  第二阶段由上海杉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俞刚主持,与会教师代表积极发言。

  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芳教授对各位专家和老师的发言进行点评,她认为,各位老师的发言紧密围绕本次研讨会的主题,重点突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手段,充分彰显各位老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度、理论的厚度、实践的温度,为其他学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分会场第一阶段由《文汇报》理论部主任杨逸琪主持。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作题为“解码新时代十年意识形态创新的新飞跃”的专题发言,他认为,要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视野去看党的二十大,要用学术讲政治、哲理讲政治,要从世界历史的高度看待“马学科”的建设;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永章教授作题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几点思考”的专题发言,他表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两个行”的深意,牢牢把握住“六个必须坚持”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二阶段由上海建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宋艳华教授主持。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委李国娟教授做点评。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分会场第一阶段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报总编段钢主持。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涵锦教授作题为“学原文•勤思考:全面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专题发言,他表示,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我们思政课教师的使命和担当。教师要在把握“原文”的基础上,领悟党的二十大的精神实质、重要内容及基本要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思考,强化问题意识,搞清楚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论述。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庆寺教授作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的专题发言,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是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进一步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举措,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秩序的重要内涵,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第二阶段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人文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秋教授主持。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顺在点评中表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是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要思考如何融入、融入什么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学理研究,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

  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任务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分会场第一阶段由“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编辑部主任周文菁主持。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大文教授作题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法治维度”的专题发言,他认为,德法课教师在法治部分的教学中,要讲清楚法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法治建设的成就及新征程中法治建设的重大任务,高度概括法治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任务。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薛念文教授作题为“如何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三个务必’阐释的价值意蕴”的专题发言,她立足于历史角度,阐述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发展历程,表明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落实大思政的教学任务,“三个务必”的提出为大学生深刻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提供思路、精神引领和有效路径。

  第二阶段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魏志强主持。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前锋教授、认为老师们的发言聚焦主题,思路明晰,通过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堂的实效性,同时看到了诸位老师作为一名一线的思政课老师和作为大思政人研究者的风范。

  从历史逻辑上理解和阐述“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涵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分会场第一阶段由《上海宣传通讯》编辑部主任吕东卉主持。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梁教授作题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若干思考”的专题发言,他从教育逻辑、课程逻辑、教学逻辑和实践逻辑四个角度为切入点,坚持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相结合的办法,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反复揣摩,才能全面掌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光寿教授作题为“立足‘纲要’课教学,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专题发言,他表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做好三点:一是必须坚持高校思政课的课程定位,既要做到脑中有“纲要”、心中有“思政”,也要做到研究有“学科”、教学有“课程”,努力讲好“纲要”课;二是做好最新精神融入教学内容,尤其是要做好广义上的融入,即既要做好党的二十大文本内容的融入,又要做好其他文献精神的融入;三是具体到每一章节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相关精神融入到“纲要”课教学中。

  第二阶段由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丁彩霞主持。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俭教授在点评时表示,老师们的选题紧密契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发言内容丰富,可以看出老师们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自己的若干深入思考。

  参会老师纷纷表示,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具有一定的实效性,既有全国高校思政课专家的悉心指导,又有多位长三角地区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教师的研讨交流,对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好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关锐)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