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汉学与中国学研究大会在山东开幕

2023-10-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孙美娟)为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致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贺信精神,创新推动新时代汉学(中国学)事业高质量发展,10月21日,以“‘一带一路’与世界汉学发展”为主题的世界汉学与中国学研究大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开幕。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本次会议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青岛世界汉学中心承办,《国际汉学》《汉风》《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协办。作为汉学(中国学)研究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综合性公共学术交流平台,世界汉学与中国学研究大会与世界汉学家大会一同高质量构建起国内国际学界互促共进、协同发展的学术生态新格局。

青岛西海岸新区副区长赵英民 主办方供图

  探讨汉学研究新方向

  青岛西海岸新区副区长赵英民表示,值此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世界汉学与中国学研究大会顺利召开,意义非凡。西海岸新区地处国家对外开放最前沿,文化事业昌盛,国际交流繁荣。汉学(中国学)研究为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作出了独特贡献,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不负时代之使命,以学术服务于全球化表达的推进与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奋力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

  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国际汉学》主编张西平从多个方面探析了汉学(中国学)学科基础与理论建构,对新时代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多维向度与未来实践进行了思考。他表示,海外汉学(中国学)研究逐步形成了专业化的学科体系,在不断纵向发展的同时,也在横向进行学科的交叉融合,催生了众多新研究领域的诞生与发展。张西平分别从世界汉学研究的对象、性质、两翼、方法以及研究者的知识结构五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张西平表示,中国文化处在一个重建和再构的重要历史时刻,汉学(中国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使命,需要形成全新的中国学术的视野和格局,助力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理解。

  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中心主任黄卓越探讨了在后全球化时代,汉学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面向,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他表示,在国际社会面临困局的情况下,中国顺势应时提出“文明对话”的吁请,希望以此破解“文明冲突”的观念论陷阱,消弭因各种偏见造成的认知迷障,维持与促进一个多元互动、相互包容的世界格局。黄卓越对文明对话的思想进行了拓展性解读,探讨了注重和强调对话思维在当代汉学与汉学研究中的特殊意义,为“汉学何为”这一旧命题充入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达奇以著名耶稣会士庞迪我(Diego de Pantoja)为例,探讨了其汉语拼音学习方法和口语发音的探索研究。他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回顾和现代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庞迪我在汉语拼音领域的贡献。他深入解析了庞迪我接触和学习中国文化和语言的情况,在学习和研究汉语过程中,庞氏十分注意研究汉语语音学的规律,并以音乐作为媒介向欧洲介绍中国语言文字。作为与利玛窦同行的中外交流先驱,庞迪我为东西两个世界之间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会学者合影 主办方供图

  多角度阐释汉学研究特点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阎国栋以18世纪中华典籍俄译为历史主线,介绍了俄罗斯汉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翻译与研究相结合的学术传统和特征的形成过程。他表示,俄罗斯汉学诞生于发展对华关系的现实需求和俄罗斯东方科学的发展等条件下,雄厚的积淀孕育出了众多汉学家,他们的汉学成就各具特色,包罗万象,在长达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翻译与研究并重的学术传统和特征,其翻译实践促进了中国古典文学在俄罗斯的深入研究,推动了中国古典文学在俄罗斯的翻译与传播。

  南京农业大学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银泉重点阐述了关于《黄帝内经》首部英译本的译者身份和源语文本的揭示,他依据大量图文并茂的重要原始文献进行深度考察,详尽揭秘了这一传统中医药文本外译史上最为精彩的故事,多渠道确认《黄帝内经素问》首个英译者为运动生理学家珀西·米拉德·道森,他表示,这一发现推动了中医英译与对外传播史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也揭秘了横跨东西半球三大洲的中西文化知识互译与交流传播的“哥伦布大交换”一个经典案例。相关研究对汉学史、中西文化科技交流史、中外医学文明交流史、医学社会史、知识翻译学等相关方向的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葛桂录探讨了关于海外汉学研究的问题导向与比较文学视域的问题。他强调了海外汉学成果的他者性和文化需求,展示了外国汉学家的眼光和思路。他提出,海外汉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需要中外学术文化思想交流的深层推进和本土文化的创新发展与学术研究的深耕掘进。葛桂录指出,比较文学视域对海外汉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提倡依靠史料深入、结合比较思想史研究路径、文献学考辨和分析以及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视角和方法,以总体性把握和整体性评价海外汉学的知识体系和思想脉络。

  世界著名比较哲学家安乐哲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重点阐述了儒学中的亲情哲学对于建立新的地缘政治秩序的重要性。他表示,在儒家创造世界的过程中,亲情是形成伦理道德的强大推动力,儒学展现的亲情哲学提倡了和谐、互尊、互爱的人际关系,这种思想可以运用到国际关系中,通过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同时,安乐哲也指出,儒学亲情哲学的实践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需要各国之间加强交流、增进理解,以建立更加稳定、可靠的地缘政治秩序。儒学的亲情哲学为建立新的地缘政治秩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视角,能够帮助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和繁荣的世界。

  据了解,本次会议将持续到10月23日,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将围绕“文化传播与中外文化交流”“文献学与典籍翻译”“世界汉学史的话语建构与国别史研究”“世界汉学(中国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学科前沿话题进行探讨,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争鸣和交流研讨,为广大学者学术成长和专业发展提供交流平台、灵感源泉,共同开拓新时代世界汉学(中国)学研究新格局,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注入新的推动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