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蕴岭: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思考(五)

2023-09-04 来源:山大国际观察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国别研究是区域国别研究的基础。顾名思义,国别研究就是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研究。不过,国别研究不仅仅是对他者的研究,也包括本国与他者关系的研究。

  国别研究,一是分科研究,分门别类地研究他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每一个方面又都可以分为更细的多个专门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很鲜明的学科边界;二是综合研究,包括国别的整体研究和某个领域的综合性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的跨学科特征。

  区域国别学学科不仅为国别的综合问题研究提供了学科支撑,也为原来的专学科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比如,国别经济研究中的大量的问题涉及学科交叉。经济发展问题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问题,经济安全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问题,科技发展更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问题,即便是经济增长研究,也需要交叉学科分析方法。像国家的政策问题,涉及政策决策、政策目标、政策执行等;国家的社会问题,涉及族群问题、宗教问题、社会阶层问题、社会关系问题、社会舆论问题等,对它们的研究都离不开交叉学科的方法。

  世界国家众多,“一国一体”,“一国一学”,一个人很难成为多国别研究的专家,国别研究需要大批研究队伍。区域国别学学科为国别研究,特别是关于中小国家的研究提供了学科支撑和机制构建环境。如今,国内的国别研究力量和资源配置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国,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外语院校是国别研究的最大储库,首先有语言优势,这是从事国别研究的基本条件。语言是交流工具,更是知识载体。以往语言教育更注重交流工具的作用,今后应该更注重知识载体的教育,培养会语言、懂知识的国别学人才。在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中,应该大力支持外语院校设立以对象国语言为基础的国别研究中心,对小语种、小国家的研究给与特别支持和扶植。为了推动国别学研究,应该支持建立国别研究协同中心,或者其他形式的研究团体,大力推动与对象国相关机构、学术团体建立交流合作关系。

  国别研究的基础是国情研究,也就是要从历史到现实,把对象国国情的各个方面搞清楚。特别是现实的发展,需要进行实地体验和调查。国别研究既要知情,也要知人,特别是后者,对国别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国别研究人员都应在对象国有丰富的调查经历,与当地各界人士有深交。

  世界国家众多,各有不同,是否需要国别研究理论呢?回答是肯定的。国别学的理论可以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是利用现有学科的方法和理论,如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语言文学等等,研究相关问题;二是以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研究相关问题,包括专门问题和综合问题。区域国别学学科为两个方面的研究都提供支持,特别是为用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创建国别学理论提供学科支撑。从国别学的角度,每一个国家都可以成“学”。所谓“学”就是自成一体的国情和建立在该国情基础上的学问。就学科建设而言,要制定大小国家学问平等的评价制度,纠正只重视大国学问、大国之学的偏向。

  各国都有了解其他国家的需求,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关注重点。对各国来说,国别研究的重点首先是接邻、近邻国家。我国有20多个接邻、近邻国家,通常称之为“周邻国家”,从区域的意义上,被称之为“周边地区”。“周邻国家”、“周边地区”是我国区域国别研究的首要对象。从目前情况看,关于周邻国家的研究缺乏全面布局,对小国的研究非常薄弱。以东盟研究为例,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东盟整体,对成员国,特别是针对规模小的国家的深入研究,无论在资源配置,还是成果产出上,都严重不足。国别研究要求研究者做到“会语言、懂国家、有思想”,做到这些不容易,其中难点在于缺乏相应的扶植和支持。

  周邻国家和周边地区的研究具有特殊性。总的来说,要进行三层次的研究:一是他者层次,即邻国和邻区的研究;二是双边层次,主要是本国与邻国、邻区关系的研究;三是第三方层次,即域外国家在邻国、邻区的存在。只研究一个层次不行,许多问题都是三个层次要素的交叉。对这方面的问题,特别需要用学科交叉的方法进行专门和综合研究。

  作为一个大国,我国具有世界情怀,有着对世界各国的研究需求。我国与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有经济、政治、文化关系,都需要对他们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受学科设置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为数众多的国家在研究上被边缘化,甚至处于空白状态。改变这种状况的一个办法是国家制定特殊的支持政策,在资金支持、人员配置、成果评定、研究者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可持续的专项支持,像扶植边缘、绝学那样给予特殊的支持。

  (未完待续)

  (来源:微信公众号“山大国际观察”,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