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5日,圆满落幕的第十三届江苏书展,成为炎炎夏日里的最“热”风景。
五天时间里,全省地方志系统以“贯彻二十大?志载新征程”为主题,通过“方志江苏馆”书籍展陈、新书推介发布、红色故事展演、志书中的非遗……用地方志成果集中展示江苏璀璨多姿的历史画卷,推介江苏巧夺天工的非遗文化,宣讲江苏波澜壮阔的红色记忆,反映了江苏当下飞速发展的时代脚步,给江苏史上最火书展,又添了一把柴,加了一把火!
本届江苏书展“方志江苏馆”创新书籍展陈方式,设立主题志鉴、江苏镇村志、精品年鉴、即时性记录、方志古籍整理、优秀地情书籍等展区,全面展现新时代全省地方志工作特色亮点。《江苏名镇名村志》《中国淮扬菜志》《强富美高新跨越——十九大以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纪事》《世遗湿地 中国盐城》《明孝陵新志》等一批书籍,吸引了众多书友,他们对江苏地情文化流露出浓厚兴趣,不时留步翻阅志鉴地情文化书籍,并在展架前打卡拍照。
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江苏书展的顶流——“江苏十三太保章”,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友,进馆先找“十三太保”成了书展打卡第一站。
“我是昆山来的”“我是上海来的”“我是从南京坐高铁来的”,先盖章再逛展,做好攻略不迷路。短暂出差的“章子们”出道即巅峰,在苏州的首秀便收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在经历了5天1.6万人次的20万次敲打后,出差的“章子们”表示痛并快乐着。
很多家长带着小朋友来集齐十三太保,遍集章边和家人一起学习省情地情,“哇!咱大徐州的钟鼓楼!”“鼋头渚的樱花我盖得好清晰!”外省的赶来章友们则会边盖章边了解每个文化地标背后的故事,赞叹江苏的文化魅力。许多市民表示两个小时的队伍排的无怨无悔,还有许多市民表示未来还会去江苏省方志馆看望“章子们”。
7月5日的盖章人流更是再创新高,从早上9:00-12:00的人流量就约有两千多人次,许多市民都说:“我们是来给‘十三太保’送行的。”从一开始的章圈打卡到后来的全民参与识江苏,十三太保章打破文化圈层,形成全民效应。江苏新时空、苏州电视台、新华日报、现代快报等多家媒体对十三太保章进行专题报道,抖音、小红书、视频号还有专门的十三太保话题参与讨论,苏州当地网红慕名来方志江苏馆探馆的络绎不绝。可以说这几天的“章子们”红透了苏州的半边天,手上没有套“十三太保章”,怎么算是弄潮儿?
小花絮:7月5日盖章结束后的盖章台,1.6万人次的涂鸦艺术。
二
线下盖章热火朝天,线上同样万众瞩目。16部志书、2部影像志、11场文化展演在书展上亮相。其中,6部志书、2部省情影像志、1场红色地名故事、2场方志文化展演在书展中心舞台轮番上演。“方志江苏”视频号、“江海晚报”视频号、江苏有线“视界观”APP同步直播了相关发布会和文化展演,累计2313万人次在线观看了“方志江苏”相关活动。
其中,由省民政厅、省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主办的“访红色热土述峥嵘往事”江苏红色地名故事展演活动,邀请省内多个红色场馆讲演者,围绕红色地名,结合红色经典读物,讲述红色故事,为广大书友带来一场了精神的洗礼。
《中国淮扬菜志》被读者誉为“最好吃的书”:以食物为切口,展现淮扬文化的博大精深、融合统一和赓续创新。阅读分享会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江苏省文史馆馆员胡阿祥作了“水韵江苏 美食世界”的主旨演讲。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特邀副会长胡畏,淮安市淮扬菜美食文化研究会会长、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岱明,扬州富春饮服集团总经理、江苏省烹饪协会副会长徐颖宏,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桑荟,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与《中国淮扬菜志》的缘分,细节动人。
一批经过点校整理的古籍方志重新出版,多种新近出版的特色地方志书也与书展读者见面。《江南旧志图选》积极响应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对于江南文化品牌的建设以及长三角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王玉梅,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省地方志研究院)副院长王国健,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章其祥及长三角地区14个设区市的地方志机构负责人参加发布推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庆柏,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二级调研员陈其弟分别作分享推介。
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承办《景定健康志》《明孝陵新志》《鼓楼园林录》《南京历史文化干部读物》专场新书首发活动,南京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南京出版社社长卢海鸣,中山陵园管理局副局长廖锦汉,南京出版社古籍图书编辑部副主任杨传兵,鼓楼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刘珲,用简练的语言道出新书之特色亮点、新书之难能可贵。
海门区地方志办公室选送的“海门山歌”展演含舞蹈、双人对唱、海门山歌、节日欢歌、山歌表演唱、城市形象歌曲、山歌民俗表演 7 个节目,以海门深厚的文化积淀、民间艺术为表演唱元素,展现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江海魅力,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现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
“泰兴非遗”文化展演将志书里记载的非遗文化搬到了中心舞台,邀请了泰兴花鼓传承人李震霞、黄桥烧饼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天勇、泰兴麻将雕刻传承人刘军、泰兴银杏木雕传承人陆克正,广陵插花传承人郁泓走上舞台,分享非遗传承的心路历程。国家一级演员祝留根、王芸、韩健,带来了木偶戏表演《银杏飘香的地方》惊艳四座,获得了满堂喝彩。泰兴花鼓表演节奏欢快、感染力强,在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下,两度返场,受到了一致好评。
《江苏省情影像志·焦溪》《江苏省情影像志·富安》同台发布,以地方志的视角来讲述乡土江苏故事,通过影像思维和镜头语言,再现历史场景,记录时代变迁,致力传承农耕文明,留住乡愁记忆,延续镇村文脉,助力乡村振兴。
东台市地情文化展演《东台你好》以歌舞形式展示古韵东台如诗如画,大美东台流光溢彩;京歌《范公吟》用传统文化讲中国故事,以国粹之声抒为民情怀;非遗歌舞《弶港渔民号子》曲调高昂,富有生活气息,抒发渔民心声,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传承;情景舞蹈《忆·寺街》再现“老东台”的“旧时光”;《瓜儿熟了》通过少儿二胡,奏响东台西瓜品牌。活动现场成功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
此外,《柳新镇志》《东关街志》《〔崇祯〕泰州志》《海门传》《吴江人物水利合志》《世遗湿地 中国盐城》《宜兴茶叶》《丽藻新葩》等一批史志书籍在书展上发布推介,展现了江苏地方志工作的特色与创新。
除了看书、参加丰富多彩的各种阅读活动,“方志江苏馆”每天都安排精彩的方志文化展演,新江南画派、沛筑、金坛刻纸、手工缠花、宜兴陶艺、烙画技艺等“组团”走进了方志江苏馆,让记载在方志文献中的工艺美术和民间技艺在观众面前生动展现。
“方志江苏馆”还精心打造了24平方米的“苏州百年旧影”文化墙,吸引一众书友打卡拍照。
三
五天展期,“方志江苏馆”吸引了大批新粉丝为江苏地方志点赞加油,很多老粉自从2020年省志办参加江苏书展起,就与江苏地方志结下了不解情缘,很多人从上海、南京、昆山等地专程赶来,与工作人员亲切交流,询问江苏地方志发展状况,了解各类志书编纂出版情况,很多读者甚至清楚地记住了“方志江苏馆”工作人员的姓名,记住了每年“方志江苏”馆展陈出的特色书籍和文化展演内容。
老先生已经连续四年来到“方志江苏馆”,每年都携带着自己的专业设备,为“方志江苏馆”拍摄全景照片。
“之前我看到你们公众号上的预告,早早就在期待了。”展演刚开始,杨先生就匆匆赶来现场。他也成为本次活动预约赠礼的幸运儿之一,获得“私人订制”的烙画葫芦。作为一名方志“老粉”,杨先生还对方志工作者们提出迫切的期待:“我的家乡在苏州,希望新的苏州方志馆早日建成搬迁,恢复开馆,让我们在平时也能与方志相约!”
四
“我们云上见”全媒体直播活动一开场就将目光锁定了“方志江苏馆”,线上观看人数更是达到了2001.5万。
江苏电视台“江苏新时空”,多次聚焦“方志江苏馆”,作了2次专题报道,详细介绍了展陈、活动情况。
江苏十佳阅读推广平台之一,苏州广电融媒著名读书节目《月月书房》主理人孙月月和多位江苏读书会“掌门人”一起,多次走进“方志江苏馆”,为广大书友推荐志书。
“方志江苏”公众号,每天推出书展的最新资讯,新华网、学习强国、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方志中国、新华日报、江南时报、交汇点等主流新闻媒体第一时间聚焦对“方志江苏馆”,广泛进行宣传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五天展期推送新闻报道200余篇。
新闻报道让很多书友知道了解了地方志,打卡盖章让众多新书友现场走近了地方志,方志书籍的展出,让更多的书友重新认识了地方志,新书发布、文化展演更是让更多的群众喜欢热爱起了地方志。
“本想盖个章就走,没想到在方志江苏馆里泡了半天”“个人视野有限,但百科全书地方志打开了通向世界的无穷个窗口”……这里既有“书山人海”的热闹,也有“深度打开”的安静,热闹与安静,就这样在“方志江苏馆”里形成了迷人的统一。
最后,正式告知大家,“章子们”的此次出差任务已圆满完成,即将在下周回归南京继续开始每周的“轮班”。顺便告诉“眼红巴巴”的章友们一个好消息,新章已经在路上了,我们明年书展再见啦!